出血熱病

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發熱、出血傾向及腎臟損害為主要臨床特徵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

基本信息

漢坦病毒

病毒特性

又稱為腎綜合徵出血熱(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屬病毒性出血熱中的一種,鼠為主要傳染源。臨床上主要表現有發熱、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腎功能衰竭。廣泛流行語亞歐等國家,中國為重災區。俗稱“流行性出血熱”是流行性出血熱的病原體。目前已將其歸入布尼亞病毒科(Bunyaviridae)漢坦病毒屬(Hantavirus)。
根據其抗原性及基因結構的區別,將其分為6個型。其中漢坦病毒、多布拉伐-貝爾格勒病毒、漢城病毒和普馬拉病毒是腎綜合徵出血熱的病原,辛諾柏病毒、黑港渠病毒及囚犯港病毒是漢坦病毒肺綜合徵(HPS)的病原。

臨床意義

多種鼠類如姬鼠家鼠田鼠、等可自然攜帶病毒,漢坦病毒的傳播與鼠類的分布和活動有關。
動物宿主通過尿、糞等排泄物和唾液等分泌物及其氣溶膠而傳播。人或動物經皮膚傷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部分型別的漢坦病毒感染後引起腎綜合徵出血熱,突出表現為高熱、出血、腎臟損害和免疫功能紊亂。另有部分型別的漢坦病毒感染後引起以雙側肺瀰漫性浸潤、間質水腫並迅速發展為呼吸窘迫、衰竭為特徵的漢坦病毒肺綜合徵,病死率高。

流行病學

一、傳播途徑
1.呼吸道傳播 鼠類帶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糞、唾液等粘附塵埃,可隨呼吸道進入人體
2. 消化道傳播 吃癟鼠類帶病毒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可隨口和胃腸感染
3.接觸傳播 被鼠咬傷或破傷口接觸帶病毒的鼠血液和排泄物感染
4.母嬰傳播 孕婦感染後,可通過胎盤傳染胎兒
5.蟲媒傳播
二、發病季節
四季均可發病。其中黑線姬鼠傳播以11月到第二年1月份為高峰,5-7月份為小高峰。家鼠傳播3-5月為高峰,林區大林姬鼠傳播高峰在夏季。
三、易感人群
男性青壯年農民和工人

培養特性

常用細胞人肺傳代細胞(A549)、非洲綠猴腎細胞(Vero-E6)、人胚肺二倍體細胞以及及地鼠腎細胞,增殖速度較慢,一般不引起明顯的細胞病變效應。常用免疫螢光法測定感染細胞胞質內的病毒抗原,顯微鏡下可見漢灘病毒在感染細胞質內形成的獨特包涵體,包涵體由病毒核殼蛋白構成,並含病毒RNA。
易感動物有多種,如黑線姬鼠、長爪沙鼠、大鼠等。

抵抗力

對乙醚、氯仿等脂溶劑敏感,對酸、熱抵抗力弱,60℃1h可被滅活。

微生物學檢驗

1.病毒分離與抗原檢查 採集病人血液及屍體標本,或採集疫區鼠肺標本,通常接種於非洲綠猴腎細胞(Vero-E6)、人胚肺二倍體細胞中培養,用免疫螢光法、免疫酶染色法或直接電鏡檢測。
2.免疫螢光測定 檢測漢坦病毒抗原和抗體,在我國是檢測動物組織標本中抗原的最常用方法。
3.ELISA 是漢坦病毒診斷中最常用的血清學方法。
4.核酸檢測:套式PCR檢測感染早期血標本,敏感度高,而且可分型。此外,核酸雜交、Western blot、放免沉澱、空斑減少中和試驗等常用於漢坦病毒的研究工作。

預防

1、疫情監測
2、防鼠滅鼠
3、個人防護與疫苗注射

新疆出血熱病毒

病毒特性

新疆出血熱病毒系布尼亞病毒科的內羅病毒屬(Nairovirus),分離於從我國新疆塔里木盆地出血熱病人組織和疫區的硬蜱。
球形
單正鏈RNA
二十面體立體對稱衣殼
表面有血凝素

臨床意義

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分布在有硬蜱活動的荒漠和牧場,宿主是子午砂鼠、塔里木鼠、等野生動物和牛、羊、馬等家畜。亞洲璃眼蜱是傳播媒介,也是儲存宿主。人被帶毒硬蜱叮咬感染後,有發熱、全身疼痛、出血和中毒症狀。病後免疫力牢固。

微生物學檢驗

通常用ELISA、免疫螢光法檢測中和抗體、補體結合抗體及血凝抑制抗體等。乳鼠(1~4日齡)對此病毒高度易感,可用於病毒分離和傳代。
我國已研製成功新疆出血熱的疫苗,系採用感染鼠腦精製而成,在牧區試用的初步結果表明安全有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