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神

凶神

舊時民間普遍信奉的神祇。俗稱煞為凶神。民間認為人死後,靈魂會重返人間,若人與之相遇,必死無疑,謂之“歸煞”。因此,凡遇喪事,皆按天干地支推算歸煞的日期、時辰。屆時家人率相躲避,免為凶煞所撞見。

詞語

拼音:xióng shén

基本解釋:[demon;devil] 兇惡的神,常用來指兇惡的人

詳細解釋

兇惡的神。迷信傳說,遇之則不吉。

《水滸傳》第七回:“撞著年庚不順利,方知太歲是凶神。”《金瓶梅詞話》第十一回:“你看我今日晦氣,早是你在旁聽,我又沒曾說什麼,他走將來,凶神也一般,大喓小喝,把丫頭采的去了。”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亂歲》:“廿五日至除夕傳為亂歲日。因灶神已上天,除夕方旋駕,諸凶煞俱不用事,多於此五日內婚嫁,謂之百無禁忌。”

梁斌《紅旗譜》五九:“崗兵見他凶神似的,戰戰兢兢地說:‘連長叫我們給你站崗。’”

《禮記·經解》 :“《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里。”古人認為微小改變會對未來有很大影響。《呂氏春秋》記載:楚國有個邊境城邑叫卑梁,那裡的姑娘和吳國邊境城 邑的姑娘同在邊境上採桑葉,她們在做遊戲時,吳國的姑娘不小心踩傷了卑梁的姑娘 。卑梁的人帶著受傷的姑娘去責備吳國人。吳國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惱火,殺死吳人走了。吳國人去卑梁報復,把那個卑梁人全家都殺了。 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於是發兵反擊吳人,把當地的吳人老幼全都殺死了。 吳王夷昧聽到這件事後很生氣,派人領兵入侵楚國的邊境城邑,攻占夷以後才離去。吳國和楚國因此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 從做遊戲踩傷腳,一直到兩國爆發大規模的戰爭,直到吳軍攻入郢都,中間一系列的演變過程,有一種無形的死亡力量把事件一步步無可挽回地推入不可收拾的境地。因此古代人相信以凶神是會影響一個人、一個家族、一個國家命運的,所以古代人祭祀以羽毫石 辟邪凶神,因為微小的事情就可以改變未來命運,辟邪凶神 被看做很重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