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文·拉夫

凱文·拉夫

凱文·樂福(Kevin Love),1988年9月7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塔莫尼卡(Santa Monica, California),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大前鋒/中鋒,效力於NBA克利夫蘭騎士隊。凱文·樂福2008年通過選秀進入NBA,先後效力於森林狼隊和騎士隊。新秀賽季入選最佳新秀第二陣容,2010-11賽季當選進步最快球員獎,2014年入選全明星首發陣容。 凱文·樂福2010年隨美國隊獲土耳其世錦賽冠軍;2012年隨美國隊獲倫敦奧運會冠軍。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凱文·拉夫凱文·拉夫

全名:凱文·拉夫。

英文名:KevinLove。
位置:大前鋒/中鋒。
身高:2.07米。
體重:116公斤/256磅。
生日:1988-09-07。
球隊:明尼蘇達森林狼。
選秀:2008年第1輪第5位。
學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大一。
國籍:美國。

UCLA是今年NCAA最熱的球隊之一,凱文·拉夫也是最熱的球員之一。身高只有2.06米,卻能在內線中翻江倒海。在UCLA進入Finalfour之後,拉夫成為了UCLA的英雄。拉夫擁有足夠強壯的身體和力量,紮實的基本功,以及豐富的進攻手段——還有極佳的手感,極高的籃球智商,對大個子而言優秀的傳球技術,以及穩定性……說起來有如此之多的有點。如果UCLA最終能奪得冠軍,就能保證拉夫在2008年選秀中占得一個靠前的席位。拉夫場均出場29.5分鐘,能拿到17.6分、10.7個籃板,1.9個助攻和1.4個蓋帽,以及56.5%的命中率。

NBA選秀

凱文·拉夫加盟森林狼凱文·拉夫加盟森林狼

2008年夏天,他被孟菲斯灰熊在第五位選中,隨後被交易到明尼蘇達森林狼,效力至今。

成名事件

拉夫在比賽中罰球拉夫在比賽中罰球

對於凱文·拉夫來說,ESPN原本不會把他的表現,做成哪怕短到10秒的集錦:太醜陋了。球迷們對於觀看一個微胖白人在空中將身體舒展成大“X”、最靠近籃筐的短而肥的右手將球點進籃筐不感興趣,也對他右手勾著對手的肩膀,左手在空中一通亂抓興致不大;大夥對他兩隻手像把大鉗子一樣在瞬間穩穩夾住球已經司空見慣,也早已不屑發出一聲鄙視的輕嘆,給他那些從矮個隊友手上奪下後場籃板的行為。狠狠把球打到板上,再跳一次伺機拿下;或者拿到球後,像個癩蛤蟆蹲在地上不起來,直到別人都不耐煩了,再彈起來放球進框。防守球員的手,經常給他耳光;二次進攻不成,三次進攻、四次進攻的籃板他還是要抓;不到倒地,休想將他與球分開。
森林狼的比賽,你為什麼不選擇讓左手切入、隔人暴扣的比斯利肆虐你的神經,或是帶著期待看著科里·布魯爾不時來個倒地三分?幹嘛關注那個幹著如上一些髒活的藍領凱文·拉夫?因為在2010年11月13日,在常規賽森林狼與尼克斯的比賽中,靠著ESPN集錦里的上述動作,他拿下了31個籃板、31分。這個數據,已有28年無人做到。
現在,你知道他是個籃板高手了。但你可知他曾是個技術全面、多年難得一見的天才大個?你可知他沒進NBA前,就上過三次《體育畫報》封面?你可知他在高中時是個場均34分的超級得分機器?如今,他在一支爛隊里地位不穩,戰戰兢兢,每場所做的,不過是拼盡全力去抓籃板——用他2.03米的身高、不足平均水準的臂展、白人虛軟的身體,像一個不折不扣的藍領在禁區中掠奪每一個籃板。
然後,從“被高估”到“被低估”,從被人忽略到一戰成名,凱文·拉夫(KevinLove),這個名字里有“愛”的胖子,終於又像年少時那樣,承蒙天下寵愛。因為他已懂得,真正的愛,如張愛玲所說能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童年生活

韋斯·昂塞爾德韋斯·昂塞爾德

好多年了,凡是有球員拿到“20+20”,聯盟都會把這當成是“Whereamazinghappens”的又一案例大肆宣傳。拉夫拿到了“30+30”,NBA為之震驚乃是自然。森林狼主帥蘭比斯在賽後表示:“數字都是乏味的……我現在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我在聯盟待了30年了,從沒看過這樣的表現。”狂人隊友比斯利則說:“‘20+20’是一回事,不過‘30+30’?天啊,完美的一晚,不是么?”
人們知道,大嘴巴加自戀狂凱文·拉夫又該得瑟了。NBATV在賽後馬上和他搞了一個連線,肯尼·史密斯問他,你知道聯盟歷史上還有誰和你一樣,完成過雙三十盛舉嗎?“摩西·馬龍吧,1982年?那時候我還沒出生,所以更詳細的細節我是沒辦法告訴你了。”
“創造歷史感覺怎么樣,幫助球隊感覺很爽吧?”“就那樣。”雷吉·米勒接著問,超級射手在某個時刻身體都會自動反應,你什麼時候身體也開始自動搶籃板了?“下半場吧,上半場,我只抓下6個還是9個籃板,夥計,我事先可是誇下海口要抓35個的啊,我想,得在下半場加油了。果然,我的身體就進入了自動搶籃板狀態。”
事實上,他的身體不僅能“自動”搶籃板,還能“自動”得分、“自動”傳球呢……一切得從小時候說起。
拉夫一歲時,從波特蘭跟著全家一起搬到了俄勒岡。凱文·拉夫出生於籃球世家,爸爸斯坦·拉夫大學時曾入選過全美第一陣容,在1971到75年為巴爾第摩子彈與洛杉磯湖人打過球。年輕時,斯坦曾與弟弟邁克一起,鼓搗過樂隊,後來退出跑去打球了。沒想到,弟弟參與的樂隊“沙灘男孩”隨即一炮走紅,一度成為與披頭士樂隊相媲美的迷幻搖滾樂隊。“他們在一年內紅遍世界。之前,他們一直在我老爸的車庫裡表演。”拉夫說。
拉夫家則一直沒什麼錢。斯坦痛定思痛,決定大力培養兒子。別的小孩在看卡通片,邁克給小拉夫看湖人與凱爾特人經典之戰的錄像;別的小孩在玩“英雄扮演”遊戲,邁克給拉夫看名人堂球員奧拉朱旺大衛·羅賓遜查爾斯·巴克利以及麥可·喬丹的精彩表演;別的小孩津津樂道於奧利奧和DQ冰激凌,斯坦則讓拉夫看完史上最強傳球中鋒韋斯·昂塞爾德比爾·沃頓的錄像後,說說自己的心得。“當我還在嬰兒車的時候,我就被籃球包圍了。”拉夫說。
斯坦如願了:還在上五年級時,拉夫就對籃球的理解獨樹一幟:他整天盯著自己的小朋友對手整場比賽下來犯了多少規。拉夫開始苦練基本功,自覺地看那些超級巨星的錄像帶了(他最愛看麥克海爾的),爸爸讓他學伯德,抓下籃板就開始後場長傳,他就學;爸爸又讓他學昂塞爾德的絕招:先把球拍在籃板上,再把球砸到另一邊的籃板上。後來,拉夫真的學會了。為了鍛鍊拉夫的力量,斯坦甚至督促兒子做一些上肢力量訓練,如手指伏地挺身,小拉夫咬咬牙,堅持下來了。“我在年輕時可沒迷失自己。”凱文的中間名“韋斯利”,正是斯坦向他子彈隊前隊友致敬的結果。“你知道最有意思的是什麼嗎?他幾乎是在不自覺間,就掌握了昂塞爾德會的很多事,包括後場長傳。”斯坦說。

高中生活

約翰·伍登約翰·伍登

順理成章,小拉夫開始嶄露頭角。進入奧斯維戈湖高中後,他成為球隊的大殺器,最後一年場均竟能取下33.9分、17.0個籃板和4.0次助攻的數據。他的一舉一動都被老爸用攝像機拍下來,從在小棒球聯盟里的精彩表現(他在籃球場上的傳球,與在棒球場上的擲球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對陣帕特南高中時一次震驚整個球館的怒扣,2006年對陣死敵南梅特福高中一次決定性的投籃……
俄勒岡人並不愛他。高中聯賽常規賽期間,主場總是空空如也;拉夫在州外比賽得到的掌聲,比在主場得到的都多;明明當選了佳得樂年度高中球員,卻連自己學校的年度球員都拿不到。“這可是深深地傷害了拉夫。”斯坦說。拉夫自己則回憶道:“地方不錯,但人對我很爛。我從來得不到大夥的尊重。我像是被詛咒了。或許當你成功了,就會在家鄉遭人嫉恨吧。”
在連拿三次俄勒岡州先生之後,許是年少輕狂,或是對家鄉太多忿恨,讓拉夫在2008年高中畢業時,沒有選擇家鄉的俄勒岡大學,而是去了UCLA。在他再回到老家作戰時,接到了30條語音留言,內容包括“如果你贏了,就殺你全家”、“我們會找到你住的酒店,用槍打爆你的頭”之類的話,赤裸裸的死亡威脅。在家鄉的體育館打比賽,為他加油的全家都遭到周圍球迷的漫罵和水杯襲擊。六歲的小孩坐在旁邊,吼著“拉夫真爛”,所有人都在向斯坦豎中指。聽到此起彼伏的“婊子”的呼喊,奶奶忍不住哭了。
沒關係,UCLA的一切都讓拉夫感到親切:名校風範、團隊精神、對早已失傳的籃球藝術的喜愛與推崇……當然還包括狂到極點的自戀。這孩子有這個資本:籃球似乎是他最好的朋友,他能在空中隨意改變它的運轉方向,把它往籃筐送,或是抓在手中;他懂得每一個隊友的跑位和出手習慣,總能送出最棒的傳球;他能背打,也能中投,射程能遠到三分線;他那練過瑜伽的身體柔韌而富有張力,總是在場上最需要出現的地方出現。他的胸前傳球,更直接讓約翰·伍登教練下了定論:“上一個會這么傳球的大個子還是比爾·沃頓,或者韋斯·昂塞爾德”。他的偶像沃頓評價:“他是一個領袖,UCLA會就從此回到頂峰,宇宙的秩序必須重新恢復正常了!”
夏天的訓練營里,學長也對他交口稱讚。當他與高年級的達安·科里森在一起打球時,後者激動得“幾乎無法想像”。搶到後場籃板後,拉夫迅速給出的長傳,讓科里森不需要運一下球,就能直接上籃得分。“我們才在一起打了兩分鐘球……我用盡全力下快攻,球還是一下子就能到我手上,那感覺,就像我們早已隔了整個球場聊過了一樣。”
選秀專家稱,拉夫幾乎引領了NCAA的“showtime”時代。節奏變得更快,進攻更加順暢,觀眾也更為過癮。這個小天才得意洋洋地說:“哪怕我的球砸中了某個不幸的隊友,它也比任何人能夠扔出的球要快。我估計,我是本世紀最好的傳球者了。”他向著記者,預先向被他傳球欺騙的防守者道歉,“今年某個時刻你會看到我在球場上大笑的。這對我而言很不錯,我差不多和他們玩了一整場。”
他不知道,他將繼續被詛咒。

大學生活

明尼蘇達森林狼明尼蘇達森林狼
他讀了一年大學,幫助UCLA闖進一次全國四強戰,迫不及待,要投身NBA了。人們拿他和O.J.梅奧相提並論,卻也擔心他那些過於明顯的短板:身高(實際只有2.03米)、移動、身體素質。這樣的白人失敗例子已經太多。拉夫究竟怎么樣?
天才也不敢大意了。為了選秀,他六點半起床,八點到訓練館,每天吃一樣的菜,放棄了最愛的朱古力奶(“這些很不容易,算是我做過的最艱難的事情了”),瞬間減了15磅。“很多人對我的運動能力存疑,我要改變人們的想法……我希望能夠讓很多人大吃一驚。”
他特地讓人錄了一個視頻:2008年4月2日,他在練球,先是在半場投中,往後撤兩步接著投中,最後到了另一側的場外,依然把球扔進。投完以後,向左右空氣各鞠一躬,依舊傲氣十足。他希望能在聯盟里開創自己的風格,讓別人學習他,“你覺得你有一天會成為凱文·拉夫么”;他主動向森林狼示好,因為那時球隊主教練是他最年少時最喜愛的麥克海爾:“人們常說,噢,你不會喜歡那么冷的地方的。其實,不就是加件好外套,洗個熱水澡,然後去訓練嘛。”他說新秀賽季的最大願望是多扣籃,最想扣的則是加內特;如果每場比賽讓他打滿,他能拿40分、25個籃板和10次助攻;他還想給姚明傳球,想和易建聯當隊友,他的解釋暴露了野心:“每天可都有數以億計的人在看他們打球啊。”
2008年夏天,他被孟菲斯灰熊在第五位選中,又被交易到明尼蘇達森林狼。美夢能成真嗎?
第一場NBA比賽,12分、9個籃板。拉夫嚷嚷說,人生圓滿了:“我投出了NBA生涯的第一個三不沾和第一個被蓋掉的扣籃。”
但他在NBA過的並不愉快——他像是接著被詛咒。他的效率高的驚人,賽季場均籃板數位居聯盟第九、新秀第一,總進攻籃板數位居聯盟第三,抓下29次兩雙,卻他在常規賽後的最佳新秀評選中不過位列第六,沒有機會參加新秀賽,在隊里也得不到充裕的上場時間;更糟糕的是,人們總是不喜歡大嘴——無論你身處高中還是呆在聯盟。球隊里沒人搭理他,他只能在更衣室里開著音量大到爆棚的嘻哈樂,穿得稀奇古怪,藉此消遣。2009年2月,作為一名菜鳥,拉夫竟被老兵強令用BB槍射擊陌生人。為了讓大夥接納他,拉夫照做了。當時,35歲的亞瑟·阿隆索,正準備去商店給女兒買禮物,忽然發現拉夫正一步步向他走來。他說了句“嘿,哥們兒”,拉夫就掏出BB槍朝他右腿扣了扳機。阿隆索十分震驚,更讓他震驚的是,拉夫突然掩面痛哭。
後來,拉夫送了幾張球票給阿隆索,還給他簽了名。他們在一起吃了午飯。“他感到自己不再是原來的自己。”阿隆索說,“他告訴我,這是本月以來首次有人在午餐時和他說話。”
他變得低調,逐漸收起在大學時期無敵的單打技巧,因為球隊里有艾爾·傑弗森;他的四分衛式傳球也越來越少,因為森林狼並不喜歡跑快攻。他的策應、掩護、傳球,都需要一幫心領神會的隊友,可惜在森林狼,他沒這么好的運氣。他的立足之本,只剩下籃板了。曾經的天之驕子、名門之後,就靠精明判斷、籃下技巧、貼身肉搏,抓下一個個來之不易的籃板,並把抓籃板當成是出頭的機會。
他坦然接受了自己的短板,並發誓要用訓練讓“自己的體型變得更好”;2009年4月,他說”現在的我仍然像個大學裡的男孩,所以我希望在一兩年後,我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夏天裡,他寂寞得自己錄視頻秀球技,和維斯特布魯克而不是隊友一起練球,最後還倒霉地傷了左手。2009年底,沒了他的森林狼以2勝17負開局。然後他回來了:十場比賽,場均能拿到12.3個籃板球,森林狼也在12月贏了五場球——依舊不是鐵打主力。

捲土重來

拉夫在卡位拉夫在卡位

他就這么在明尼蘇達硬撐,只有當他來到國家隊時,才能再次體會到與聰明人一起打球的愉快(雖然與在俱樂部一樣,他的身高、速度還是會限制他的發揮):“我在國家隊中得到的尊重,甚至比在森林狼隊中要更多。”在他的第二個NBA賽季,拉夫依舊只有22場先發,出場時間也只有場均28.7分鐘。他給出的數據,則是在40分鐘場均籃板排行榜上,能夠力壓德懷特·霍華德,高居聯盟榜首。“我不想讓別人覺得我很自負,或是讓人感覺我很喜歡抱怨。”拉夫說,“但我確實覺得我是先發球員,我想成為首發。第六人對我來說很難接受。”像阿泰斯特只願意給詹姆斯和科比打替補一樣,他也表現出了類似的傲氣:“如果我在湖人,而球隊里有加索爾和拜納姆的話,我可以接受。”
場均三十分鐘都打不了的拉夫,依舊心比天高。這個夏天,他又放出很多話來。他首先對一些球員拿到高薪表示不屑:“很長見識啊。我可是只打28分鐘,就能得到兩雙。那些場均時間和我一樣多的球員,數據擺在那,卻拿了5年3400萬(阿米爾·詹森)!泰倫斯·托馬斯拿到了4000萬的契約,德魯·古登搞到3200萬,韋斯利·馬修斯3400萬……值那個價么。什麼經濟衰退啊?什麼停擺啊?太過平庸的人們得到了太多,我們拭目以待吧。”
他還說,自己何能體會詹姆斯”叛逃“的心情:”對於他所經歷過的,我也有些共鳴,因為我家鄉的球迷們也恨我離開了他們,而去了UCLA——我選擇了在洛杉磯的UCLA發揮我的天賦(他順便模仿了一下詹姆斯的手勢)……當然,記者招待會的時間太長了,亮相也別搞得跟走秀似的。”
在送走艾爾·傑弗森後,大衛·卡恩曾許諾說,拉夫將成為球隊的基石。得到了保證的拉夫明確表態要先發:“我知道我為了成為首發和聯盟里的明星所做的有多不容易……我知道我能打球,我也知道我能和別人不一樣,數據會告訴他們的。”
結果,還是像被施了詛咒,蘭比爾針鋒相對地說,球員的上場時間,還是得自己去爭取,“拉夫的機會和別人一樣多。”
新賽季開始後,蘭比斯依然限制拉夫的上場時間。森林狼揭幕戰輸給國王後,向來喜歡對媒體侃侃而談的拉夫,沒有說話就離開了更衣室,“非常受挫”。球隊則收到了大概一百封內容相似的郵件:憑什麼不給拉夫更多上場時間?
截止到2010年11月5日,拉夫場均只能得到26.4分鐘,與此同時,他的場均籃板能排在聯盟第三。所有人都認為,這莫名其妙、無法理解,比爾·西蒙斯也沉不住氣了,在Twitter上支持了拉夫,全美範圍內,一舉掀起了支援拉夫的浪潮。拉夫自己,只能更加拚命地證明實力了。11月10日,在客場挑戰湖人的比賽中,他就拿下23分、24個籃板的大號兩雙,刷新了個人職業生涯的籃板紀錄,得到的11個前場籃板,也是其職業生涯的新高。
然後就是那個31分、31個籃板之夜。他在第四節用一個華麗的三分球做了“返場表演”,表明還沒忘記自己得分手的本色;他還是那么狂,告訴記者他在第三節就告訴板凳席他這場比賽會拿個“35”,在場上則和比斯利說他會有個“30”,害的比斯利問“30什麼?”他再次上了所有媒體的頭條新聞。大明星回來了。
接受生活對你的詛咒吧,用愛去戰勝它。真正的愛,能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成功背後的故事

摩西·馬龍摩西·馬龍

凱文·拉夫他爹鮑勃·拉夫頗有遠見。老人家當年打球,和史上最偉大矮中鋒韋斯·昂塞爾德相熟,所以給兒子起名叫凱文·韋斯利·拉夫,蓋紀念昂塞爾德之意也。等兒子成長,就沒日沒夜給他看比爾·沃頓和昂塞爾德的錄像。話說昂塞爾德和沃頓所長者二:籃板,長傳。
所以2008年選秀報告裡,雖然說他身高、運動能力都尋常,但他那雙碩大強勁、抓籃板揮長傳隨心所欲的大手,卻是不二的財富。
於是終於有了傳奇的31分31籃板。
上次出現這數據,是28年前摩西·馬龍所為了,40年來,這樣的勝景一共只出現過11次。可是再往前回溯,就不那么稀罕了,比如1966年季後賽:張伯倫五戰場均28分30板;1962年總決賽第七戰,比爾·拉塞爾有30分40籃板的偉業。
30+30難,主要是難在籃板。60年代的籃板球,尤其是張伯倫拉塞爾手底的籃板球,怎么恁隨意呢?時代使然。
首先要素,是老年代的節奏。1959-60季張伯倫場均27籃板,可是所在費城勇士場均有79個籃板,張伯倫占了全隊籃板34%。須知那年費城每場投116次籃罰36個球,節奏之快可見。而本季森林狼十戰,場均投籃90次罰球27次,每場全隊抓49個籃板球。拉夫場均14.6個籃板,已占到全隊30%。
其次是老年代的輪換。張伯倫新秀季場均打足46分鐘;但如今內線場均打到40分鐘的已屬鐵人,拉夫本季場均不到30分鐘。節奏拖慢+時間縮短,21世紀的內線刷籃板不利了。
大前提外,還有些小細節:內線們的籃板,正被其他位置的球員瓜分。
60年代來往奔襲,兵荒馬亂,籃板多是凌空捕捉或就地揀,如今節奏慢,半場攻防多,所以抓籃板不再是亂軍中揀皮夾子,而是要和無數大漢肉搏才能拼到一個。加之如今的防守格局,大個子們也不再只是單純在籃下卡位抓籃板了。比如上季太陽老鷹那樣防守時大玩換防的隊伍,內線多頻繁頂出,籃板靠外圍隊友輪轉保護。

羅德曼羅德曼

此外,卡位和摘籃板越發成為兩行。比如,以往籃網常靠賈森·科林斯一條大漢卡住位置,靠基德回撤揀籃板;凱爾特人帕金斯不算籃板大師,但上季總決賽他一缺陣,凱爾特人籃板立刻大敗,只因凱爾特人一向靠他卡位保護,其他人收籃板。像拉夫、諾阿、德懷特這樣既能卡位又夠敏捷能自己抓的,越來越少了。
末一個因素。2006年,大本自己承認:“我小時的理想是,像麥可一樣扣籃,像魔術師一樣傳球,像大鳥一樣投籃,像刺客一樣運球——我從沒想過‘我要像那個誰一樣搶籃板’!”本來嘛,這時代除了雷吉·埃文斯、米爾薩普這種怪物和拉夫這種從小薰陶大的,誰還跟羅德曼似的,把籃板球當門藝術琢磨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