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氏下銀漢魚

凡氏下銀漢魚

凡氏下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銀漢魚科的一種。體延長而略呈圓柱形。頭及眼中度大小;頭部無小棘列。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水域,由印度尼西亞至索羅門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紐幾內亞等。

基本信息

魚類特點

凡氏下銀漢魚凡氏下銀漢魚
凡氏下銀漢魚,體延長而略呈圓柱形。及眼中度大小;頭部無小棘列。前上頜骨短,其末端延伸至眼前緣,前上突起長而窄,其長約為眼徑之1/3到1/2;側突起寬而短;下頜各側之後部明顯高聳。兩頜齒細小,絨毛狀;口蓋骨及鋤骨均有齒。前鰓蓋骨後緣有缺刻。鰓耙長且細,等於或長於眼徑,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20-26。體側具弱櫛鱗,中央側列鱗數43-46,背前鱗17-23,背鰭間鱗6-8。第一背鰭具棘IV-VII;第二背鰭具I棘,8-10軟條;臀鰭具I棘,10-13軟條;胸鰭14-16軟條。肛門位於腹鰭正中央。體背部藍綠色而略透明,有時帶銀色光澤,腹部白色;體側具一銀色縱帶,約1.5個鱗片寬。各鰭透明,有時稍暗色或帶暗色緣。主要成群棲息於砂泥底質的海岸和礁區緣,可進入河口區,通常移動緩慢,以成群來迷惑掠食者。主要以動物性浮游生物及浮游性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是海洋中極為重要之餌料生物。

分布地區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水域,由印度尼西亞索羅門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紐幾內亞等。

生態

為暖水性上層小型魚類,多棲息於河口及沿岸內灣之中上層,喜群集,具趨光性。以小型浮游生物為食。

經濟利用

食用魚,但產量不多,也做海鳥及其他魚類之餌料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三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