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鵬[臨沂市農科院副科長、高級農藝師]

冷鵬[臨沂市農科院副科長、高級農藝師]
冷鵬[臨沂市農科院副科長、高級農藝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冷鵬,男,1976年生,山東臨沂人,中共黨員,1999年畢業於山農大,現任臨沂市農科院副科長、高級農藝師,市青聯委員、兼臨沂市經濟學會副秘書長、山東科技報臨沂記者站副站長。

基本信息

高級農藝師冷鵬

作為產品品牌運營專家,全國率先把戊唑醇成功推廣上量,品牌化運營,真彩(戊唑醇)產品從0一年運作到1000多萬;浙江新農公司噻唑鋅專利申請後十年仍屢推不開,高層次定位成功運營噻唑鋅,第二年(2010年)銷量達高達150噸。

作為技術推廣專家,首創棉花黃枯萎病“八字管理法”,全國第一個把戊唑醇成功推廣到枯黃萎病上,防效突出,推廣面積30天激增到30萬畝。挽回經濟損失數千萬元。

多年來,堅持科學發展理念,兢兢業業、全心服務農民。先後研究、推廣、示範60多項產品和技術,培訓農民近10萬人,發表論文40餘篇,主編參編著作12部,多次接受臨沂電視台、臨沂日報採訪,傳播技術和解決農業生產問題。免費編髮技術手冊10萬餘冊,無償捐贈20餘萬元的科技書籍充實“科技書屋”。尤其在農林植保方面,及時挽救病蟲災害多次,為我市農業高產穩產、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水平和素質,有力促進了行業發展。2006年,被沂水縣人民政府聘為“科技特派員”。2010年被臨沂電視台農科頻道聘為技術顧問。

自參加工作來,科研課題和項目獲省(部)、市級獎勵9項,在單位多年考核優秀,2009年被市科協評為“優秀學會幹部”;2010年獲山東省首屆“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稱號。2011年獲“臨沂市第四屆青年科技獎”和“沂蒙科普大眾獎”,並獲“振興沂蒙勞動獎章”;記個人三等功一次。

先進事跡

一、政治素質強。該同志能夠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能從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積極參加政治活動,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政治素質。

二、有較高的科研能力。該同志注重業務學習,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堅持科學發展理念,潛心研究農村、農業經濟,培育、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在科學研究、技術普及、成果轉化等領域取得了創新性成就,獲省市級獎勵8項。為促進我市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000年參加小麥新品系臨9303的繁育和推廣,推廣面積達50餘萬畝。2001年“小麥新品系臨9303高產示範”項目獲臨沂市農牧漁業豐收計畫一等獎。

2002年參加並育成大豆新品種“臨502”;三項指標達到國家優質標準,到2004年累計推廣33.6萬公頃,新增純效益59806.90萬元,“優質黃大豆“臨502”新品種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項目,2005年獲臨沂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參與“臨沂市六萬畝瓜菜油優質高產配套栽培技術推廣”項目,新增經濟效益3256.23萬元,2003年,獲山東省豐收計畫三等獎。

2004年,參與開展了“保護地根結線蟲病的發生規律及控制技術”課題研究,該研究及技術處於領域內全國領先地位, 2006年5月獲臨沂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6年,參與了“外來入侵生物煙粉虱發生規律及綜合治理技術研究”項目,次年獲臨沂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7年,參與“緩釋農藥防治花生蠐螬及綠色產品生產技術研究”項目,獲臨沂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8年參與 “山東省800萬畝小麥新品種臨麥2號高產高效技術示範與推廣”項目,獲山東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

2009年,參與“花生新品種臨花6號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推廣”項目,獲山東省農牧漁業豐收計畫三等獎。

2010年,“喜瑞等8種不同殺菌劑防治蘋果褐斑病藥效試驗”獲臨沂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二等獎一項;

2010年,“韭蛆在大蒜上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技術研究”獲臨沂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三等獎一項。

二、科普推廣成效突出。該同志嚴格貫徹執行科普產業化政策,先後研究、推廣、示範40多項產品和技術,建立科普示範田1000餘處,建立科技示範點2000餘個,傳送免費樣品價值10萬餘元。尤其在植保方面,及時挽救病蟲災害多次,為我市無公害農業高產穩產、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通過改良品種和推廣栽培管理技術,加快了農村實用技術的推廣套用,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

該同志始終以高昂的工作熱情和積極的工作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到熱愛的農技推廣事業中,為我市農業的發展傾注了滿腔熱血。他大力倡導、發展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事業,總結出了一套科普的路子,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傳播農業科技,從而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推動農業的發展與進步。

多年來,真正深入田間地頭,進村入巷,舉辦農技講座300餘場,培訓農民近7萬人。其中2005年,在沂水縣泉莊等鄉鎮62個村,講授技術總計62場,示範220個,培訓農民1.2萬人,切實解決了農民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極大促進了沂水縣產業結構的調整。2006年,被沂水縣人民政府聘為“科技特派員”。

2006年以來,參加臨沂科協“百萬農戶致富工程專家服務團”, 總結了一套水稻綜合管理技術規程,培訓農民2.6萬人,大大提升了農民科技意識和管理水平。因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服務,在農業科普方面具有獨到的技術特長和貢獻,被山東科技報社聘為臨沂記者站副站長。2009年,被臨沂市科協評為“優秀學會幹部”。

多年來,多次接受山東科技報、臨沂電視台、臨沂電台、臨沂日報、沂蒙晚報採訪,藉助宣傳平台,他廣泛傳播農業生產技術尤其植保技術,切實幫很多農民解決大量的農業生產問題,深受廣大農民朋友的尊重和歡迎。2010年被臨沂電視台聘為技術顧問。

2002年來,為德國拜耳等大型集團公司任技術顧問,全國首次成功推廣戊唑醇,示範試驗100餘個,掀起了戊唑醇廣泛套用的高潮時代,為推廣植保技術盡心盡力,使得新產品技術造福廣大農民,為我市乃至全國農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為技術推廣專家,首創棉花黃枯萎病“八字管理法”,全國第一個把戊唑醇推廣到枯黃萎病上

三、理論成果豐碩。他結合實踐,在國家核心期刊和省級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獲論文一等獎2項;參與主編著作7部: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農藥新品種技術大全》《中國蔬菜病蟲害原色圖解》《中國果樹病蟲害原色圖解》《中國農作物病蟲害原色圖解》《中國農田雜草防治原色圖解》,此套圖書是我國首例全新數碼拍攝的原色圖譜書籍;山東省科協專項資助的《主要蔬菜無公害栽培技術規程和病蟲害防治手冊》《主要農作物及果樹生產栽培新技術》;參編著作2部,齊魯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植保實用技術》,山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莊伯伯實用技術手冊》。免費編髮科普技術手冊《水稻植保手冊》等10萬餘冊,技術資料100餘萬份,並無償捐贈了價值10餘萬元的科技書籍充實“科技書屋”,發給農戶,使得科學知識廣為傳播,惠及廣大農民。其研究成果通過論文、著作、科普手冊、技術資料廣泛傳播,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水平和科技素質,有力促進了新技術、新產品的套用和行業發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