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侵蝕

冰川侵蝕

冰川侵蝕是冰川地質作用的一種方式。冰川侵蝕作用,又稱刨蝕作用,是指冰川及其挾帶的岩石碎塊對冰川基岩的破壞作用。冰川的侵蝕方式主要分為拔蝕作用和磨蝕作用兩種,均是冰川對基岩的機械破壞作用,另外還有冰楔作用和撞擊作用。

基本概述

冰川侵蝕形成的窪地冰川侵蝕形成的窪地

從理論上講,凍的硬度小(0℃時,硬度為1~2;-15℃時,硬度為2~3;-40℃時,硬度為4;-50℃時,硬度為6),抗壓強度低(0℃時為2kg/cm^(-2)),純粹的冰侵蝕力非常有限。而實際上冰川極強的侵蝕力主要依賴於所夾的堅硬岩塊,與冰川一起運動,在強大的擠壓下而表現出巨大的侵蝕作用。

相關介紹

冰川的刨作用可形成各式各樣的冰蝕地形,這些地形是研究冰川活動的重要證據。山嶽冰川形成的地形主要有冰蝕谷、冰斗、鰭脊、角峰等。大陸冰川形成的冰蝕地形主要為冰蝕窪地。

冰蝕地貌形態,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峽灣、岩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