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漁夫·菊子夫人

《冰島漁夫·菊子夫人》是2006年1月1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皮埃爾·洛蒂。本書為16開平裝本。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月1日)

叢書名: 名著名譯插圖本
平裝: 30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開
ISBN: 7020053033
條形碼: 9787020053032
[作者]:皮埃爾·洛蒂

內容提要

作者系法國近代著名作家,他曾從事海上工作達42年之久,擅長描繪異域風光和大海,《冰島漁夫》是他的傳世之作。小說的主人公是布列塔尼的兩對戀人:揚恩和梅維爾以及西爾維斯特和揚恩的妹妹。他們都是一些窮苦的漁民,都是善良、純樸、健美、能幹,並帶有幾分稚氣的青年。西爾維斯特應徵入伍,在戰場上受傷後死去。揚恩與梅維爾雖然經過波折後成為眷屬,但結婚後僅6天楊恩即出海捕魚,不幸葬身海底。

編輯推薦

《冰島漁夫·菊子夫人》簡介:在十九世紀後期的法國文壇,皮埃爾·洛蒂也許沒能達到與同時代的左拉、莫泊桑比肩而立的地位,但卻自有其獨特的藝術風采。他以對異域風光的描繪,尤其是對海的富有魅力的描繪享譽全世界,成為當時擁有讀者最多的作家之一,而且至今仍然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小說簡介

這部小說的題材,取自法國布列塔尼北部地區的漁民生活。一八七七年至一八七八年間,洛蒂和一個高大強壯、身手矯健的水兵皮埃爾·勒柯爾結下了親密的友誼,這個來自布列塔尼的漁民出身的水手,後來成為小說《我的兄弟伊弗》中的主人公和《冰島漁夫》中揚恩的原型。正是在他身上,洛蒂認識了世世代代靠漁業為生的“冰島人”。這個勤勞勇敢的航海民族,每年要在冰島海面度過漫長的春季和夏季,直到秋天才返回家園。這項艱苦而危險的職業,不知葬送了多少生命。八十年間,一百多條漁船和兩千多名壯漢就這樣在海面上消失了。對這場人與海的無止無休的較量,洛蒂作為一個海員,自然有深刻的體驗和感受,於是由此產生了一部前無古人的海的詩篇。一八八六年出版的《冰島漁夫》,被公認為洛蒂的巔峰之作,正是這部作品,為他贏得了持久不衰的世界聲譽。

作品概要

大海是這部小說真正的主人公,是一個豐滿完整的藝術形象。作者集中了自己全部海上生活的感受,施展了自己全部的藝術才華,來刻畫它的形象。
他寫海,那可不是一般人在海濱休假時看見的在陽光下藍得可愛的海,而是性格複雜、喜怒無常,蘊藏著無限的力量和神秘莫測的意願的海。這海像人一樣有生命、有感情、會嫉妒、會發怒,它有時溫柔嫻靜,有時兇惡狂暴,有時嚴峻陰鬱,有時清澄明朗……那霧氣瀰漫的北方的灰色的海,在一片白色的寧靜中仿佛已經僵死,頃刻間又會狂濤大作、巨浪翻滾的海……還有那碧藍的南方的海、泛著紅色波紋的紅海……
他寫海上的太陽,種種不同狀貌的太陽:冰島夜半時分蒼白而陰冷的太陽,赤道線上光華燦爛的血紅的太陽,多雨的布列塔尼地區所罕見的光線柔和的太陽……
他寫海上的雲霧,那以各種不同形態運動著的,蘊含著不同意義的雲和霧……
還有那海上的風,或似低聲呻吟,或如野獸般嗥叫的風……還有那奇異壯觀的海市蜃樓,種種變幻無窮的海上奇景……海上一切光怪陸離的自然現象,一切可能遭遇的意外事故,都在他筆下以一種單純、樸素的方式,娓娓動聽地描述出來。
在這部小說里,海作為自然力的代表,始終凌駕在人類之上,主宰著人類的命運。對於貧瘠荒涼的布列塔尼沿海地帶的漁民,海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唯一條件,又是吞噬他們生命的無情深淵。在這個地區,從來沒有談情說愛的春天和歡樂活躍的夏天,整個春季和夏季都在焦慮中度過,直到秋季來臨,漁船從冰島返航。然而在冬日的歡聚中,連快樂也是沉重不安的,始終籠罩著一片死亡的陰影。
被海吞噬了全部子孫的莫昂一家,最後只剩下一個孤苦伶仃的老祖母,在七十餘歲的高齡還不得不靠自己的雙手謀生。命運是這樣無情,以致沒有必要再怨天尤人,人們默默地接受自己的命運,默默地承受一切痛苦;當老奶奶接到最後一個孫兒的死訊時,作者不是首先寫她的悲哀、她的眼淚,而是她的麻木:一時間她似乎什麼也沒明白過來,她已失去了那么多親人,她甚至把這次死訊和以前的許多次混淆了……
全書著墨最多的人物歌特,作者似乎有意要通過她的遭遇,把受命運播弄的人類的不幸在更深的意義上揭示出來。這個純潔而忠誠的少女,經過那么長時間曲折而痛苦的期待,絕望得幾乎要死去,終於雲開霧散,揚恩承認愛她了,而且愛得那么深、那么誠摯。布列塔尼的春天似乎為了他倆提前到來,路旁的荊棘竟然異乎尋常地在漁船啟航前開出了白色的小花。然而在她的一生中,也就只享受了這唯一的一個愛情的春日,她和她的揚恩也總共只做了六天幸福的夫妻,然後揚恩出發了。她在焦慮而甜蜜的期待中度過了春天和夏天,好不容易才盼來了那喧鬧、快活的秋天,去冰島的漁船一隻一隻地返航了,只是不見揚恩和他的萊奧波丁娜號。日子一天天過去,深秋將盡,冬季就要來臨,無論她怎樣用一切最微弱的希望鼓舞自己,無論她怎樣在絕望中掙扎,無論她以怎樣的耐心和毅力等待……揚恩畢竟沒有回來……在一個漆黑的夜裡,在一聲猛烈的巨響中,他和海舉行了婚禮……
歌特的悽慘遭遇,把全書的悲劇氣氛推向了頂點,使讀者不能不為海的威力所震懾,為冰島漁民的不幸命運深深嘆息。塑造人物也許並非洛蒂之所長,而歌特應當說是他筆下最動人的形象之一。雖然整個說來還欠豐滿,但感情刻畫細膩,不能不喚起讀者的關注與同情。除歌特外,小說中的其他人物都是些受教育不多的漁民,作者以同情和善意的態度描寫他們,但只能算是些粗線條的草圖:粗野、強壯、勇敢、淳樸,偶爾喝醉酒,在酒店裡唱些俚俗的小調……包括主要人物揚恩和西爾維斯特在內,形象都有點單薄。儘管有這樣的弱點,洛蒂卻成功地抓住了命運——人和自然鬥爭中的命運——這樣一個驚心動魄的主題,而且運用他的藝術才能將這一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
洛蒂極擅長烘托氣氛,一切動景和靜景似乎都有助於突出自然的威力和人類的悲慘處境:荒涼的曠野,靜止不動的太陽,濃霧瀰漫的大海,單調、沉鬱的氛圍……但除了對命運的感嘆以外,洛蒂也就沒有更多的意思要向讀者表達了。如果說有,那就是下意識地流露出對異域民族的輕侮、蔑視,甚至把殖民軍的橫行霸道和侵略行為當做英雄業績吹噓,把為殖民政策充當炮灰視為光榮……可是對於一個長期在海外軍旅中生活、沾染了種種惡劣習氣的軍人來說,又能指望他有什麼別的思維方式呢?洛蒂十六歲就進了海軍學校,他所受的有限的教育和有限的生活經驗,使他不可能具備思想家那種觀察、概括和判斷生活的能力,但他以自己的藝術,成功地描摹了一個他有獨特體驗的世界,並獲得了普遍的承認和讚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