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東區1941年夏季反掃蕩戰役

冀東區1941年夏季戰役,亦稱冀東區1941年夏季反掃蕩戰役,是在1941年(民國三十年)5月至7月,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在河北省東部反擊日偽軍大規模掃蕩的作戰。

簡介

1941年(民國三十年)5月至7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在河北省東部反擊日偽軍大規模掃蕩的作戰。

過程

日軍為確保東北與華北之間的冀東走廊地帶的安全,防止抗日游擊戰繼續向偽滿、偽蒙境內發展,即以關東軍第101師團、華北方面軍第27師團兩萬餘人,偽治安軍、偽滿洲軍和當地偽軍兩萬餘人,共4萬餘人,由第27師團長中將富永信政統一指揮,對東起灤河,西至潮白河,南迄北寧鐵路,北達長城的冀東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掃蕩,企圖徹底消滅八路軍冀東部隊主力,摧毀冀東抗日根據地

1941年5月25日,日軍由通縣、三河、廊坊、唐山等地秘密出動將冀東抗日根據地四面包圍,以魚鱗式的包圍戰術,由北向南和由東向西逐步壓縮。晉察冀軍區冀東軍分區事先對日軍掃蕩嚴重性估計不足,對其企圖未查清楚。在日軍逐步壓縮的情況下,冀東軍分區主力第12、第13團轉移到玉田縣南部的南家套、楊家板橋一帶平原地區,形成極為不利的態勢。冀東軍分區首長發現這一情況後,立即決定部隊分散轉移外線,並令第12團南去破擊北寧鐵路,然後相機轉至遷(安)遵(化)興(隆)地區,吸引和調動日軍。但日軍行動迅速,部隊未能轉移出日軍包圍圈即被迫進行戰鬥。

日軍發現八路軍冀東部隊主力後,即以400輛汽車載運部隊,分別從唐山、古冶、河頭、玉田、薊縣、寶坻、三河等地,迅速向玉田南部撲來。6月1日,日軍佐佐木聯隊、黑胡聯隊及偽軍共萬餘人,向駐楊家套一帶的第13團合擊。第13團被迫進行村落防禦戰,激戰一天,斃傷日偽軍200多人,燒毀汽車4輛,當日20時向西北轉移至十棵樹、六道街、張胖莊、大小胡莊一帶。

當夜,薊縣日偽軍發覺八路軍行動,即向南運動,攻擊八路軍部隊,並以數十輛汽車載兵3000餘人,由薊縣、邦均等據點出援。日偽軍在猛烈炮火支援下,組織多次衝擊,均被擊退,當即發射燃燒彈焚燒村落。八路軍一面抗擊日偽軍進攻,一面救火。2日12時,天降大雨,日偽軍被迫延緩了進攻,雙方對峙到天黑。八路軍殺傷日偽軍300多人,毀日軍汽車4輛。

入夜,冀東軍分區司令員李運昌率第13團第1營及軍分區警衛連向北突圍,經盤山轉入(北)平北地區。第2營、第3營被迫分散突圍,準備西渡薊運河轉入寶坻。但因日偽軍已經封鎖薊運河各渡口,楊家套亦有日偽軍集結,無法外轉,彈藥又缺乏,於是採取全營埋槍隱蔽的方法,潛伏在薊縣第7區一帶村莊。在日偽軍“清鄉”時,潛伏人員改換便衣大部分安全脫離包圍,但有50多人被俘,丟失機槍6挺、步槍600多支。第12團及豐(潤)玉(田)遵(化)基幹隊在楊家套以東孟四莊一帶葦塘隱蔽。當日,部隊向東南方向轉移,在魚糟甫通過寧河縣豐臺至唐山公路時,遭日偽軍攔截,第1營未能通過,迴轉韓家莊一帶。團主力隨即轉至長8公里、寬4公里的豐潤南泊(俗稱“油胡蘆泊”)葦塘里隱蔽。

兩天后,部隊又回奔西北方向,但第2營未跟進。8日,團直、第3營和豐玉遵基幹隊分別在新軍屯以西於仙莊、以北河浹溜與日偽軍遭遇,各為日軍1000餘人層層包圍。豐玉遵基幹隊180多人,與日軍激戰竟日,最後突出包圍。此戰共斃傷日偽軍300餘人。第2營從南泊突出後,經過幾個夜行軍,直奔豐(潤)灤(縣)遷(安)山地,安全擺脫日偽軍。第12團第1營在韓家莊附近活動近1個月,7月3日,遭日偽軍多路合圍,指戰員與日偽軍頑強搏鬥,前後斃傷日偽軍數百人,最後營長以下100餘人全部陣亡。

此次反掃蕩,八路軍共斃傷日偽軍1500餘人,但也付出較大的代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