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ABC

共產主義ABC

《共產主義ABC》原名《共產主義入門》。俄國布哈林和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合著,是為配合1919年俄共(布)八大通過的新黨綱的宣傳和進行系統的共產主義基本理論教育而寫的通俗讀物。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我們謹以此書獻給光榮的共產黨,——她象鋼鐵一樣堅強,她體現了無產階級的全部偉大和力量,體現了它的英雄主義,它的清晰的階級理性、它對資本的刻骨仇恨和對建設新社會的熾烈熱情;

(圖)共產主義ABC共產主義ABC

我們謹以此書獻給這樣的黨,——她指揮著百萬大軍,匍匐在戰壕里的戰鬥,她管理著一個泱泱大國,並在自己的星期六雪裡送炭,為人們的星期天作好準備;

我們謹以此書獻給久經戰鬥和勝利鍛鍊的老近衛軍戰士,獻給定將我們的事業進行到底的年青一代新人;

我們謹以此書獻給黨的鬥士和殉難者,——他們為了黨的事業犧牲在戰鬥頻繁的前線,死於敵人的監獄刺刀、絞架和槍擊。

作品簡介

《共產主義ABC》

尼·布哈林葉·普列奧布拉任斯基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

(圖)共產主義ABC共產主義ABC

編譯局國際共運史研究室譯

共產主義ABC》原名《共產主義入門》。俄國布哈林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合著,是為配合1919年俄共(布)八大通過的新黨綱的宣傳和進行系統的共產主義基本理論教育而寫的通俗讀物。1919年10月出版。全書包括一個前言和黨綱的理論、黨綱的實踐兩部分,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理論。第一部分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論述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歷史規律;第二部分論述了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必然性,並就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政治、經濟、軍事、民族、宗教、文化等問題作了理論上的分析和論證。該書出版後,流傳廣,影響大。到30年代初,僅俄文版至少印了18次,並被譯成20種外文本。列寧稱這是一本篇幅不大但極有價值的書。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理論部分資本主義發展及其滅亡

引言 我們的綱領

第一章 資本主義制度

(圖)共產主義ABC共產主義ABC

第二章 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

第三章 共產主義和無產階級專政

第四章 資本主義的發展如何導致共產主義革命(帝國主義,戰爭和資本主義的崩潰)

第五章 第二國際和第三國際

第二部分 無產階級專政和共產主義建設

引言 俄國建設共產主義的條件

第六章 蘇維埃政權

第七章 民族問題和共產主義

第八章 共產黨人在軍事問題上的綱領

第九章 無產階級法院

第十章 學校與共產主義

第十一章 宗教與共產主義

第十二章 工業組織

第十三章 農業組織

第十四章 分配組織

第十五章 銀行組織和貨幣流通

第十六章 無產階級國家的財政

第十七章 共產黨人關於住宅問題的綱領

第十八章勞動保護社會保護

第十九章 人民保健

說明

布哈林和普列奧布拉任斯基是蘇聯歷史上兩位很有聲望的理論家。他們一生中寫了相當大量的重要理論著作,特別是布哈林,他在經濟理論上頗有建樹,曾被列寧譽為“學識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

(圖)布哈林布哈林

1919年3月,俄共(布)第八次大會通過了新黨綱,這是俄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後無產階級政黨通過的第一個成文的綱領。《共產主義ABC》一書就是布哈林和普列奧布拉任斯基當時為了配合黨綱宣傳而寫的一本通俗性的理論讀物。它系統地向廣大黨員和民眾闡明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一系列基本理論問題,曾被譯成世界多種文本,對於馬列主義在蘇聯和世界各國的傳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920年列寧在全俄蘇維埃第八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曾給了這本書以很高的評價。列寧指出:“我們已經有了一個黨綱,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和布哈林兩同志在一本篇幅不大但是極有價值的書中作了極好的解釋”。

本書共分為兩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部分。作者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從商品經濟入手,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各種不可克服的矛盾,闡明了資本主義制度一定要滅亡、社會主義一定要勝利的客觀歷史規律。在這一部分里,作者還分析了第二國際破產的原因,論述了第三國際成立的意義。

本書的第二部分為無產階級專政和共產主義建設部分。在這一部分里,作者具體分析了俄國的國際地位、俄國的大工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後果和俄國的小資產階級性等等特點,指出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在蘇聯取得勝利的必然性。與此同時,作者還從俄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於黨在無產階級取得勝利以後所面臨的諸如民主與專政、民族、宗教、軍事、法院、銀行、貨幣、工農業生產組織等等這樣一些極為重要的問題,作了理論上的論證。

二十年代中,隨著我國革命的發展,《共產主義ABC》一書也開始流傳到我們中國。1926年該書的第一部分(即理論部分)曾經被譯成中文作為新青年社叢書之一由新青年出版社出版,對於馬列主義基本知識在我國的傳播起了很好的作用。

本書寫於1919年,當時的蘇聯正處在戰時共產主義時期,《共產主義ABC》一書也象蘇聯當時理論界的許多著作一樣,在某種程度上不能不留下時代的烙印,特別是該書第二部分中的某些觀點,比如工農業生產的國有化問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貨幣、交換等等問題,是不符合後來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經驗的。但是,儘管如此,該書仍不失為一本好書,對於我們今天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書中文版是根據1925年蘇聯出的俄文版譯出的。原書附有1919年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會通過的俄共(布)黨綱,考慮到該黨綱在我國已有中文版本,故這裡從略。

內容摘錄

工人好過了,地主資本家就要死亡。

加入政黨的不是整個階級,而是本階級最優秀最積極的部分,由這部分人率領其他人前進。

可見,每個政黨都代表著本階級最有覺悟的部分。所以,組成政黨的地主或資本家比沒有組織起來的人能更有成效地對付工人和農民。

(圖)馬克思馬克思

馬克思的學說正在於它的綱領不是從腦子裡憑空想出來的,而是從實際生活中產生出來的。如果實際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綱領就不能一成不變。

因為不僅我們自己,而且整個國際無產階級都要從我們的成功和失敗、錯誤和失算中學習。

有很多人沒有見過任何綱領,他們混進了黨,向共產主義宣誓,是由於他們想多弄到幾塊麵包,或者獲得一個優厚的職位。我們不需要這樣的共產黨員,因為他們只會帶來害處。誰不懂得綱領,誰就不能成為真正的布爾什維克式的共產黨員。

商品經濟必須以私有制為前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