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小組代表會議

共產主義小組代表會議,1921年3月召開,這次會議發表了關於共產主義組織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定了共產主義組織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畫,也表明了共產黨對工會的態度。

共產主義小組代表會議,1921年3月召開。這次會議是一次“肅清無政府黨的大會”,對於純潔共產主義小組並在中國創建統一的共產主義組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月代表會議,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一次預備會議,為一大的召開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作了重要的準備。1920年4月,俄共(布)遠東局海參崴分局派維經斯基及其助手季托夫、謝列布里亞科夫,爾後派馬馬耶夫等來華,先在北京和李大釗、後去上海同陳獨秀等進行聯繫,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同時,中國革命者也試圖與遠東局建立聯繫。從5月開始,陳獨秀寫信給各個城市的革命者,並邀約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陳公培等人多次商談建黨問題。整個建黨活動是通過5月在上海成立的“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來進行指導的。8月,維經斯基在上海成立了包括維經斯基、陳獨秀、李漢俊等5人組成的革命局。上海革命局下設出版、宣傳報導和組織三個部。同時,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被公認為中心組,亦稱上海中央局。從9月開始,著手做成立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的準備工作。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陳獨秀、李大釗的指導下,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譚秋、王盡美、鄧恩銘、譚平山等分別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和青年團的組織。與此同時,張申府、施存統等在法國和日本也建立了共產黨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十分重視馬列主義理論的宣傳工作。1920年9月,上海黨的發起組把《新青年》雜誌改為黨的理論刊物,開闢“俄羅斯研究”專欄,系統介紹十月革命的經驗。11月7日,又創辦了第一個黨內刊物《共產黨》月刊,這個刊物除了刊登馬克思、列寧的一些重要著作外,還介紹共產國際和俄國共產黨的建黨經驗,成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員的重要讀物。在黑暗的中國,它第一次發出了“共產黨萬歲”的戰鬥口號,高舉起革命的火炬,照亮了中國無產階級前進的方向。
1920年11月,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在陳獨秀主持下,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宣言》,以此作為建立組織、收納黨員的標準。同時加緊出版各種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書刊,《共產黨宣言》、《經濟學研究導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社會主義史》等相繼出版。還出版了許多小冊子和傳單,如《一個士兵的故事》、《工人的對話》、《工會》、《共產黨人是什麼樣的人》等。各地也出版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廣州有《勞動者》等。這些書刊對於傳播馬列主義,提高工人的階級覺悟,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民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
上海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後,陳獨秀擔任書記。1920年12月,他到廣州任廣東省教育委員會委員長,黨的書記由李漢俊代理。李漢俊接替陳獨秀職務後,一方面主編《新青年》雜誌,另一方面負責黨的發起組的日常工作。他由於在黨綱問題上同陳獨秀的分歧,辭去代理書記的職務,由李達接替李漢俊的工作。
1921年3月以前,中國不僅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共產主義組織,而且在北京、廣州等許多地區又不得不同無政府主義者一起共事。“在這些共同組織中我們有自己的同志進行監督和領導,我們曾作過努力,要使這些組織變成純粹的共產主義組織。然而後來我們確信,要繼續同這些無政府主義分子一起合作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已開始以共產主義組織的名義發表宣言,宣揚他們的宗旨和原則,而他們的宗旨和原則則與我們對共產主義的基本概念相矛盾。”
為了闡明共產黨人的宗旨、原則和策略,為了把無政府主義分子從組織中清除出去,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1921年3月召開了各地共產主義組織的代表會議。
這次會議發表了關於共產主義組織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這個《綱領》確定了共產主義組織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畫,表明了共產主義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同業公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也表明了共產黨對工會的態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