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勞動大學

共產主義勞動大學

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創建於1958年,位於江西南昌市。該校是遵循毛澤東教育思想創辦的半工半讀學校,是上世紀我國教育戰線湧現出的新生事物。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發展成果喜人,深受周總理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國產影片《決裂》在該校開拍。

基本信息

概念

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簡稱共大),是遵循毛澤東教育思想創辦的半工半讀學校,是上世紀我國教育戰線湧現出的新生事物。它自1958年創辦,至1980年改制,歷時22年,為國家培養了22萬餘名相當於初技畢業至大專畢業的建設人才,摸索了一套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經驗,成為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行半工半讀教育制度的典範,在我國教育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在共大創建3周年之際,毛澤東曾欣喜地寫信祝賀:“你們的事業,我是完全贊成的。”

發展

1958年3月,汪東興根據毛主席的指示,離開了北京中央警衛團下放到江西省,擔任副省長兼農墾廳廳長,主要負責全省的農墾工作。同年5月,汪東興回北京參加全國農墾工作會議。會議期間,汪東興去看望了毛主席,向主席匯報說,江西總的情況不錯,特別是農業生產情況,自1957年12月開始,全省各地辦墾殖場,對有組織地集中力量大辦農業起到很大推動作用,有的墾殖場還針對農民文化低,掌握技術有困難的情況,辦了技術學校,凡這樣做的地方,農業生產形勢更好些。
毛主席聽到辦農林技術學校,很感興趣地說:“這個辦法好,三十幾年前我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搞農******動調查,許許多多的農民不識字,要說的說不清,想寫的寫不出,不學點文化,農業生產的發展有困難。你回去與邵式平省長商量辦些學校,讓上不起學的農民上學,好不好?”
毛主席的談話對汪東興很有啟發。他於1958年6月初回到江西,即向邵式平省長談了一個想法:可否考慮在江西辦一種農業方面的學校,免費招收適齡農民入學,學校的費用靠學員自己勞動創造,省里先給一小部分啟動資金。我們從教育入手,促進江西農業的發展。邵省長聽了汪東興的想法和建議很高興,當即表態:“你這個想法很好,應該考慮。”他還由此聯想到蘇聯的東方勞動大學,說,“我看江西也可以辦勞動大學,這對發展我們江西的經濟有好處。”於是,省委決定,由劉俊秀、汪東興負責帶領一些幹部到部分墾殖場走訪,廣泛徵求意見,結果墾殖場的職工民眾熱情很高,大都贊成在全省創辦勞動大學。1958年6月9日,中共江西省委、省人委,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和邵式平、劉俊秀、汪東興的倡議,為了加快對西革命老根據地的開發和建設,為了滿足全省人民民眾、特別是較貧困的工農及其子女迫切要求提高文化素質的願望,做出了《關於創辦江西省勞動大學的決定》。該決定指出:“為培養共產主義的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工業等方面的又紅又專的大批人才,普及科學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建設繁榮幸福的共產主義新山區,特決定以原江西南昌林校和各綜合墾殖場為基礎創辦江西省勞動大學總校和分校。”當日在全省各地公布了招生簡章。接著在全省各地設立了招生處、招生點。不久,又將校名定為“共產主義勞動大學”。
同年8月1日,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正式成立。當天,在設於南昌市郊的西山梅嶺共大總校以及井岡山、大茅山、武功山等30所分校同時舉行了開學典禮。共大總校的開學典禮由副省長兼共大總校黨委書記汪東興主持,省委書記兼共大總校校長劉俊秀作了題為《為一座新型的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誕生而歡呼》的報告。邵式平則參加了井岡山分校的開學典禮。第二天《江西日報》發表了題為《祝賀共產主義勞動大學開學》的社論。當時總、分校共有學生1.1萬名,工農及其於女占92.7%。一所“半工半讀”的新型大學在江西這塊老根據地誕生了。“看來你們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辦得很有起色,很有希望,要堅持辦下去”
共大總校及各分校,按照山區和各墾殖場的特點,分別設立農、林、畜牧獸醫、工業等若干科系。共大的開辦經費,除了江西省政府按每個學員30元開辦費和70元基建費撥付外,其他一切經費全靠學校學員自力更生,以勞動創收解決。據1959年1月底不完全統計,共大全省各校興辦農場66個、林場40個、畜牧場71個、工廠243個,學校經營的耕地面積4.275萬畝,林地面積14.2萬畝,半年來總收入427萬餘元,初步建立起教學、生產、科研三結合的基地,為解決辦學經費和學生生產自給打下了基礎。學生也不斷增加,除江西本省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上海、江蘇。安徽、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廣東、廣西等18個省、市、自治區。
1959年8月,毛主席在廬山主持召開中共八屆八中全會。方誌純和汪東興去看望毛主席。談話中毛主席主動問起,“勞動大學現在辦得怎么樣?”汪東興將共大開辦近一年的情況,從艱苦的建校勞動,到利用荒山林地、水塘水庫等積極興辦學校自己的農(林)場、畜牧場、魚苗場,以及以各類加工作業為主的工廠;從學校編教材,學員分班級學文化、學科技、學生產技能,到安排邵武平等省委領導來給學校師生作思想政治報告;從學校所取得的成績和面貌變化,到社會各界對共大的反映,等等,都作了詳細匯報。並告訴主席共大分校由開辦初的30所已發展至77所,學生已達4.6萬餘人。匯報中,方誌純也不時插話補充。
毛主席一邊吸菸,一邊仔細認真地聽著,直到汪東興的匯報停頓下來,仍很有興致地說:“你接著講,接著講,能不能總結一下你們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的特點?”汪東興稍加思索,便歸納了邵式平省長、劉俊秀書記在共大作報告所講到的相關內容,談了廣大工農民眾能接受高等教育、學生半工半讀能自己創造條件學習、能多快好省地為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等特點及優越性。毛主席聽完匯報說:“看來你們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辦得很有起色,很有希望,要堅持辦下去。”
在這次廬山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也聽取了邵式平省長關於創辦共大的情況匯報,並題寫了“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的校名。朱德委員長在這年夏季參觀了“共大成就展覽”後,欣然為慶賀共大創建一周年題寫了讚詞,並為共大井岡山分校的校刊題寫了“井岡熔爐”。
不久,在北京農業展覽館舉辦的一次大型農業展覽會上,江西共大的各項成果,包括各類農產品和許多革新創造都被放在第一展台。這在全國產生了很大影響,不少地方的同志都到江西共大來參觀、學習取經。廬山會議剛結束,周恩來總理就來到共大廬山分校考察。9月18日,周總理在南昌市江西賓館接見共大學校的領導及師生代表,將毛主席給共大寫指示信的喜訊告訴了大家,還與大家合影留念。
後來周恩來總理和朱德委員長曾多次來到共大視察,也給予熱情的讚揚鼓勵和積極支持。1962年3月朱德偕夫人康克清先後到幾所共大分校視察工作。在視察大茅山分校時,朱德還信步走進了正在上課的教室聽課。下課時,他與講課老師熱烈握手,親切地對學生們說,要把自己培養成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又紅又專的人才。1963年10月初,周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主持召開八個部(農墾部、教育部、中宣部、林業部、農業部、財政部、水產部、水電部)有關負責人會議。會議開始,周總理宣讀了毛主席1961年給共大的《七三O指示》信。他邊讀邊解釋,深入闡述毛澤東教育思想,與大家共同正確理解指示信的內容。隨後,周總理就共大呈交的書面報告中提出的問題,指示在座的各部領導支持解決,並請農墾部江一真副部長負責召集各部討論議定。遵照周總理的指示,這次會議形成了一個《關於解決共產主義勞動大學一些問題的紀要》,作為正式檔案下發。不久,周總理又親自批准了江西共大的發展計畫。1964年8月1日,國家主席劉少奇在中央各部和北京市黨員幹部會議上作報告,講述關於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及兩種勞動制度時,熱情地肯定了共大半耕半讀是好形式。同年,劉少奇多次在講話中肯定和讚揚共大所取得的成就。1965年1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了《中央轉發毛澤東同志給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的信和江西關於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辦學情況報告》,將毛主席三年多以前寫的信向全黨全國公開,並要求“各級領導部門認真學習研究”。
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岡山時,聽取了江西省委負責人關於共大辦學情況的匯報,心裡很高興,並打算去附近的拿山分校看看。後因沒空,他派隨行的張平化和劉俊秀代表他去共大拿山分校,把毛主席的問候和關懷帶給了拿山分校的全體師生。他倆回來後向主席詳細地匯報了情況,毛主席高興地說:“這樣的學校可以多辦一點。”。
1975年2月3日,毛主席在視察湖南後,其專列從長沙到達江西。在接見江西省有關負責人時,又關切地問到共大學校的情況,並勉勵要將學校進一步辦好。
1976年10月“文革”結束後,江西共大在新的歷史時期仍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發展也很快,並引起國內外更廣泛的關注。1978年2月17日,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隨著我國國情的變化和教育事業迅速發展,1980年11月,經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改名為江西農業大學。此後,原各個分校根據各地具體情況相繼更名,有的就取消或歸併到其他學校了。現在僅存的就是江西婺源的鄣公山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該校辦學方向依然面向農村,招收比較貧困的農民子女人學,向農民普及文化科學。2003年該校獲得國家教育部的辦學資金支持。
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作為一種辦學形式現已不再。但是,共大創辦的巨大成就,及其獨特的思想、理念,以及貫穿在整個辦學中所體現的不畏艱難的探索精神,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影響。從1963年起,江西共大就被外交部列為對外參觀點。從1968年至1980年的統計,就有86個國家和地區的549批外國朋友共7496人到共大學校訪問考察。其中,美國學者蘇珊&S226;佩由曾多次來我國考察教育,調查了我國大陸十幾所大學,在共大逗留的時間最長。1980年10月30日在共大南城分校考察時,他在座談會上懇切地稱讚說:“共大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認為共大是符合中國實際的富有創造性和具有鮮明特色的大學。世界上不少國家,尤其是第三世界的一些國家,對中國江西半工半讀的經驗,也都比較欣賞,覺得很有參考價值。我參加過兩次國際教育會議都親耳聽到了關於這一方面的討論。”此後,他與另一位澳大利亞學者約翰&S226;柯萊威利合作,投人大量時間和精力對共大進行進一步研究,並有專著出版,流傳於世界。
江西共大是遵循毛澤東教育思想而創辦的一所新型的半工半讀高等學府,是我國教育戰線湧現出來的具有無比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新生事物,自她誕生之日,就深受周總理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王錦祥,男,江西城市職業學院德育教研室常務副主任、副教授)

“共大”的電影

國產影片《決裂》
決裂 (1975) (PUPTURE)
導 演:李文化
編 劇:春潮 周杰
主 演:郭振清 王蘇婭 溫錫瑩 葛存壯 鮑烈
上 映:1975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故事梗概
江南某地區黨委決定創辦一所“抗大”式的農業學校——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延安“抗大”畢業的墾殖場場長龍國正被派往松山分校擔任黨委書記兼校長。學校剛剛創辦,鬥爭便十分激烈。副校長曹仲和要把學校建在城郊;教務主任孫子清為追求學生質量,拒收沒有文憑的工農學生。龍國正根據地委副書記唐寧的指示,提出把學校辦在山頭上,主張打開考場大門,請工農學生進考場參加考試,請貧下中農參加評論。開學後,龍國正號召全體師生掀起一場“教育革命”。
學生徐牛崽首先向孫子清開了第一炮,貼出《少講馬,多講豬和牛》的大字報,這件事遭到曹仲和的訓斥,卻得到了龍國正的讚揚。龍國正批評學校關門教學,脫離實際。這些觸怒了專區的趙副專員,他把龍國正調去大城市參觀名牌的農業院校,並開除了幾名為幫助農民搶收而不參加考試的學生。
龍國正回校後,召開黨委會,指出曹仲和的錯誤,撤銷開除學生的通告,進一步動員全體師生把學校的小課堂搬到農村的大課堂去。“共大”師生在鬥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增長了才幹。他們批判了“黨內的資產階級代理人”趙副專員。趙副專員下令砍掉“共大”。這時,傳來毛主席肯定“共大”的訊息,全校師生歡欣鼓舞,龍國正提醒大家:鬥爭還沒有結束,號召“共大”師生要同傳統的所有制關係和傳統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參考

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2331205.htm

共產主義勞動大學 共產主義勞動大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