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立法模式比較研究

第一節統一正犯體系之優勢 第二節統一正犯體系之劣勢 第二節條文設計之理由

基本信息

作者:
任海濤 著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0173009
上架時間:2011-7-1
出版日期:2011 年5月
開本:32開
頁碼:224
版次:1-1

內容簡介

任海濤編著的《共同犯罪立法模式比較研究》是在更巨觀的視角下全面檢討當今大陸法系刑法學界和我國刑法學界關於共同犯罪的論著。
本書將共犯論之核心問題定位於因“構成要件符合性”的觀念不同所形成的限制正犯概念與擴張正犯概念這兩個基本理論預設,所有的共犯論問題均以這兩個理論預設為邏輯起點,這樣的邏輯論證我相信會解答很多人在共犯論上的困惑;再次,在本書之前,學界關於共同犯罪立法模式的問題鮮有論及,本書對當今大陸法系刑法學界兩大立法體系即區分制與單一正犯體系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尤其是對單一正犯體系的研究糾正了很多學者對其的誤解;在對區分制與單一正犯體系進行全面分析、比較的基礎上,本書對我國共犯立法模式也進行了解釋論與立法論的分析,並提出了自己的理論主張與立法構想,這就使本書不僅是單純的域外刑法學理論的介紹,更是對我國刑法學理論的啟示。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共犯論之基石概念——限制正犯概念與擴張正犯概念
第二章 統一正犯體系之邏輯展開
第一節 關於統一正犯體系的一個可能的誤解
第二節 諸概念之間邏輯關係辨正
一、統一正犯體系與擴張正犯概念
二、擴張正犯概念與共犯獨立性
第三節 統一正犯體系之學說史
第四節 統一正犯體系之基本邏輯
第三章 形式性統一正犯體系——以義大利立法為視角
第一節 相關刑法條文
第二節 對條文之分析
第三節 評述
第四章 機能性統一正犯體系——以奧地利立法為視角
第一節 相關刑法條文
第二節 對條文之分析
一、機能性統一正犯體系
二、限制性統一正犯體系
三、直接正犯與間接正犯
四、誘發正犯與援助正犯
. 五、關於從重及減輕事由的規定
第三節 評述
第五章 統一正犯體系之評估
第一節 統一正犯體系之優勢
第二節 統一正犯體系之劣勢
第三節 關於統一正犯體系對德日區分制體系的批評
第四節 關於德日區分制體系對統一正犯體系的批評
第六章 德日區分制之兩個體系性弊病
第一節 參與形式與參與程度之混淆
第二節 參與類型之遺漏
一、間接正犯
二、片面共犯
三、間接教唆、間接幫助、共同教唆、共同幫助
第七章 諸種參與論立法設計之概覽
第一節 可供選擇之立法模式
第二節 參與模式設定應遵循之基本原則
一、是否區分參與類型
二、應容納所有之參與類型而不至有所遺漏
三、參與類型之間劃界不至於過於複雜而繁瑣
四、參與形式與參與程度雙層結構
五、條文立場的明確
第三節 當前我國立法模式之缺陷
第八章 基石概念之二——最小限從屬性之提倡
第一節 基石概念之重要性
第二節 極端從屬性之僵硬
第三節 限制從屬性之混亂
第四節 最小限從屬性之提倡
一、參與形式之功能與定位
二、最小限從屬性之主旨
三、對批評最小限從屬性的回應
四、最小限從屬性之優勢
五、餘論
第九章 論脅從犯之應然理論定位
第一節 問題之提出
第二節 學說之檢討
第三節 結論
第十章 條文之應然設計
第一節 刑法條文對照
一、現行1997年刑法條文
二、新設計之條文
第二節 條文設計之理由
一、第1條之設立理由
二、第2條之設立理由
三、第3條之設立理由
四、第4條之設立理由
五、第5條之設立理由
六、第6條之設立理由
參考文獻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