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的網路異化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方正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3月1日)
平裝: 50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2166158, 7802166152
條形碼: 9787802166158
尺寸: 22.8 x 16.8 x 2.4 cm
重量: 621 g

作者簡介

於志剛,男,1973年5月生,河南洛陽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先後獲法學學士學位(1995)、法學碩士學位(1998)、法學博士學位(2001)。2002年至2004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理論經濟學博士後研究,2004年至2005年在英國牛漳大學法學院做訪問學者,從事刑法學研究。2001年7月進入中國政法大學,先後為講師(2001)、副教授(2002)、教授(2006)。現為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出版《刑法總則的擴張解釋》、《論犯罪的價值》、《刑罰消滅制度研究》等個人專著10餘部,翻譯《芬蘭刑法典》等外國刑法典10餘部,合著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主持、參加省部級科研項茸10餘項,科研成果獲得多次省部級獎勵。2007年入選教有部“新靜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內容簡介

《共同犯罪的網路異化研究》以“共同犯罪的網路異化及其立法對策”為研究方向。共同犯罪由於是多個主體犯罪合力的有機結合,往往能進發出更大的反社會能量,網路共同犯罪同樣如此。另外,網路共同犯罪由於異化現象的存在,它比傳統的共同犯罪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性。

目錄

第一章 共同犯罪的網路異化及其反思
第一節 共同犯罪網路異化的背景分析
一、“異化”一詞的內涵解讀
二、網路虛擬性的再認識:從“現實的虛擬性到“虛擬的現實性”的轉變
三、共同犯罪網路異化的真正背景:網路空間的代際差異
第二節 共同犯罪網路異化的原因解讀
一、第一個原因:網路犯罪“產業鏈”的出現
二、第二個原因:網路違法行為尤其是群體性違法行為的激增
第三節 網路空間中共同犯罪的結構性異化及其評價
一、網路共同犯罪中的犯意聯繫結構及其思索
二、網路共同犯罪中的犯罪行為獨特性
第四節 共同犯罪網路異化的理論和立法回應
一、共同犯罪網路異化的理論回應
二、共同犯罪網路異化的立法回應
第二章 黑客學校的刑法分析(上)
第一節 前序性說明
——背景介紹和概念界定
第二節 黑客學校的事實分析
一、黑客學校概述
二、黑客學校的概念、形式與特徵
第三節 黑客學校的現實性刑事責任分析之一:以傳授犯罪方法罪為視角的嘗試性解決方案
一、理論基礎——對傳統理論中“犯罪方法”的反思
二、理論展開——“黑客技術”的刑法定性
三、理論引申——黑客學校涉嫌傳授犯罪方法罪的初步論證
四、理論轉型——犯罪異化場景下傳授犯罪方法罪的再次論證
第三章 黑客學校的刑法分析(下)
第一節 黑客學校的現實性刑事責任分析之二:以犯罪競合為視角的嘗試性解決方案
一、傳授犯罪方法罪與幫助犯的競合
二、傳授犯罪方法罪與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競合
第二節 黑客學校的可能性刑事責任分析:以自身組織形態為視角的嘗試性解決方案
一、黑客學校是否構成犯罪集團
二、黑客學校是否構成單位犯罪
第三節 黑客學校的整體刑事法的展望
一、價值取捨——黑客學校的刑事政策意義
二、立法更張——資訊時代的革新發展
三、司法變通——法益保護的短期兼顧
第四章 網路空間中幫助行為的刑法學思考
第一節 網路空間中的共同違法犯罪行為的總體思考
一、網路空間中的共同違法犯罪行為的誘因
二、網路空間中的共同違法犯罪行為的特徵
第二節 網路共同違法犯罪行為之網路幫助行為概述
一、網路幫助行為的概念及其性質
二、網路幫助行為的種類劃分
三、網路幫助行為的產生原因分析
第三節 網路幫助行為的現實性刑事責任:網路幫助犯罪行為的刑法考量
一、網路幫助犯的性質界定
二、網路幫助犯的成立條件
三、網路幫助犯的特殊情形
第四節 網路幫助行為的可能性刑事責任:網路幫助違法行為的刑法規制
一、網路幫助違法行為的內涵、認定及其表現形式
二、網路幫助違法行為入罪化建議及其理論依據
三、網路幫助違法行為入罪化的具體考量
四、網路幫助違法行為入罪化的域內外立法現狀考察
第五節 網路幫助違法犯罪行為背景下刑法角色的反思與重構
一、法律在建設網路秩序中的角色判斷
二、傳統刑法面對虛擬空間挑戰的自我跟進
三、網路幫助行為的刑事法思索
第五章 共同犯罪視野中的木馬侵入及其後續行為
第一節 木馬概述
一、木馬工作原理及侵入方式分析
二、對木馬侵入及危害的實證分析:
以常見的Trojan-PsW木馬為例
第二節 木馬侵入行為的入罪化及其論證
一、木馬侵入行為的入罪化論證之一:從社會危害性角度的考察
二、木馬侵入行為的入罪化論證之二:與傳統侵入行為的比較
三、木馬侵入行為的入罪化論證之三:從現有刑法條文包容性角度的思考
第三節 木馬侵人的後續行為分析:以販賣“肉雞”為例
一、“肉雞”概述
二、從刑法總則角度的思考:能否以共同犯罪的思路處理販賣行為
三、從刑法分則和刑法解釋角度的思考:能否以對待贓物的思路處理販賣行為
第四節 木馬侵入及其後續行為的立法完善性思考
一、木馬侵入行為的立法完善性思考
二、木馬侵入後續行為的立法完善性思考
三、由木馬侵入現象引發的刑法整體性思考
第六章 黑客產業鏈的刑法分析
第一節 黑客產業鏈的事實概述
一、黑客產業鏈的發展現狀
二、黑客產業鏈的運作模式
三、黑客產業鏈的特徵分析
第二節 黑客產業鏈的刑法學思考
一、黑客產業鏈的性質分析:以社會危害性為視角
二、黑客產業鏈的性質分析:以共犯理論為原理
三、黑客產業鏈入罪化的緊迫性分析
第三節 打擊黑客產業鏈的刑事立法完善建言
一、黑客產業鏈的入罪化模式分析
二、黑客產業鏈中可入罪行為分析
三、黑客產業鏈入罪化的立法建言
第七章 共同犯罪視野下的ICP和ISP的犯罪行為分析
第一節 ISP和ICP的概況介紹
一、ISP和ICP的含義
二、ISP和ICP為何受到法律的關注
三、ICP和ISP的犯罪行為與共同犯罪的糾葛以及需要釐清的問題
第二節 ICP的共同犯罪及其異化
一、前提:ICP構成共同犯罪的相關義務界定
二、分析:ICP可能構成的共同犯罪
三、ICP的共同犯罪的異化以及立法對策
第三節 ISP的社會危害行為以及共同犯罪的異化
一、ISP是否因為傳播他人發布的違法犯罪內容而構成犯罪
二、ISP的共同犯罪形態分析之一:破壞或者規避技術措施或者權利管理信息的共同犯罪行為的分析
……
第八章 網路群體違法行為的入罪思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