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鷁

六鷁,詞語,亦作“ 六鶂 ” ,出自《春秋.僖公十六年》之中。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亦作“ 六鶂 ” 。 《春秋·僖公十六年》:“ 六鷁退飛,過 宋 都。” 杜預 註:“鷁,水鳥。高飛遇風而退。 宋 人以為災,告於諸侯,故書。”《史記·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風疾也。”後以指災異或局勢逆轉。 王闓運《哀江南賦》:“ 潯陽之長蛟浪激,橫江 之六鷁風吹。下樅陽而振籜,逼金陵而俯窺。”
基本解釋
1.亦作"六鶂"。
2.《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飛﹐過宋都。"杜預注:"鷁﹐水鳥。高飛遇風而退。宋人以為災﹐告於諸侯﹐故書。"《史記.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風疾也。"後以指災異或局勢逆轉。
3《公羊傳·僖公十六年》:“霣石於宋五。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曷為先言霣而後言石?霣石記聞,聞其磌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曷為先言六而後言鷁?六鷁退飛,記見也,視之則六,察之則鷁,徐而察之則退飛。”後用以比喻記述準確或為學縝密有序。

引證解釋

成語例子:
宋·彭乘《墨客揮犀》第七卷:“古人於小詩用意精深如此,況其大者乎,蓋其學問淵源,有五石六鷁之旨。”
詞語出處:
《公羊傳·僖公十六年》:“隕石於宋五。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
詞語分開解釋
: 六 liù 數名,五加一(在鈔票或單據上常用大寫“陸”代):六書(古時分析漢字形、音、義而歸納出來
: 鷁(鷁) yì 古書上說的一種似鷺的水鳥。頭上畫著鷁的船,亦泛指船。 筆畫數:15;部首: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