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科

六科

六科,地處瑞安市西部山區永安鄉,金潮港上游三十三溪流域,屬山區地帶,總戶數823戶,總人口3146人,32個村民小組,9個自然村組成。

1、六科村:

概括

地處瑞安市西部山區永安鄉,金潮港上游三十三溪流域,屬山區地帶,總戶數823戶,總人口3146人, 32個村民小組,9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居民基本居住樓房,人居環境較好,生產生活設施得到了逐步改善,經濟發展穩定,農民農業收入、以二、三產業為主為輔,全村2007年人均純收入5216元,全村基本實行通電,通郵、通電視,通電話及寬頻網路,村委會有辦公場所。大部分村民移民歐洲(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
全村基本姓氏“盧”據當地族譜稱,因為村裡有六水匯聚而始稱“六源”。傳聞明嘉靖年間,六源有五位秀才攜一書童進京趕考,結果六人均中了進士。於是後來就改成現名,意為六人科舉及第。六科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鹿窠”,意為野鹿群集。
盧氏的始遷祖是在宋淳祐年間從縉雲遷居於此。民國《瑞安縣誌稿》就曾提到六科盧姓來源。

盧氏宗祠

“六科盧氏宗祠”,建於清康熙九年(1670),占地370平方米,分兩進。前進為門廳,面闊五間,進深二間,石砌台基條石壓面,重檐懸山式屋頂,柱頭個拱七踩單抄雙下昂。後進為正殿,面闊五問,迸深四間,明間抬梁式構架,次稍間穿斗式構架,懸山式屋頂。大井中有戲台,建於乾隆八年(1743),平面呈方形,深闊各4.35米,4柱,歇山頂,柱頭斗拱七踩雙下昂,施八角重拱復斗式藻井。全祠布局典範,用材粗壯,舉架高敞,拱瓣明顯,是明清之際典型的木構祠字建築。
這裡的旗桿是不落地的,因為祖上是靠錢捐買功名。在六科,據說也有一條“雙芯路”。這條“雙芯路”是指文官武官各行其道,但沒人知曉到底為何方人氏。“雙芯路”如今已被水泥路面掩蓋了。
經三百多年的風雨侵蝕,至今仍保存比較完好。據說也是瑞安市目前唯一一座有確切建築年代的清早期祠宇建築。祠堂內的一座建於乾隆八年(
1743年)的古戲台,平面呈方形,深闊各4.35米,頂部的藻井隨著“出將入相”的遠去也褪色了。
沒有褪色的是那金字家訓屏風,被族人視為寶貝。這幅屏風由12片單屏連在一起,每片高2.3米、寬0.4米,上有用金粉寫的清代朱柏廬所著治家格言《朱子家訓》,落款為“餘慶堂主人敬書”,時間為乾隆戊戍三月。算起來有300多年歷史。屏風上雕有八仙過海的八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刀法嫻熟。

盧金峰墓

被當地人叫之“東山墳”的盧金峰墓,據稱是瑞安古代墳墓建築之最。
這座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的墳墓,在六科村的東山南坡上,坐東朝西,總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整體建築由“墓”和“享堂(享堂是對墓上建築的通稱,即在墓旁的建築群)”兩部分組成。墓依山起勢,自下而上逐壇收縮,下三壇為拜坦,皆用刨面白石鋪面,左右置踏跺。第四壇為墓室,中有龜背狀隆起封堆,後面正中立墓碑一方,上刻“金峰盧公墓”5字,碑額山字形,刻捲雲紋。第五壇中為神龕,青石構築,建在石砌須彌座台基上。三重檐懸山式屋頂,屋脊置鴟尾吻獸。各壇兩邊皆有屏風牆,神龕內外壁、明間額枋、須彌座束腰以及屏風牆上青石均刻有人物故事、走獸、翎毛、花草、雲水等高浮雕畫像。
因為此墓形制的豪華與顯眼,曾遭到盜賊黑手的摧殘,加上經歷上個世紀動亂年代的“折磨”,一些浮雕造型也遭到了“殺戮”,以致如今看到的是一副破敗相。該墓因為屬溫州地區保存較好、規模較大的明代墓葬之一,具有較高的文物、藝術價值,於1990年被列為瑞安市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8月,有關此墓維修工程方案通過評審。據盧獻光稱,進入實施階段尚需一些時日。

盧金峰

盧金峰墳墓頗為引人注目,但有關盧金峰的生平卻知之甚少。盧氏族人提供的譜牒資料顯示,盧金峰為人明敏,才力出群。充邑糧長。急公全私,族黨親戚,鹹倚庇焉。他先後娶了三房卻俱無子嗣。
據此看來,民間的傳聞還是有些依據。
當地還遺存據稱他手裡所建門台的殘件……不知還有多少類似的遺存等著人們去探究?

昭福寺

六科村的昭福寺,據稱為元末年間建造。該寺目前僅有後殿系老建築,一個重達240公斤的銅鐘如今下落未明。明朝溫州大詩人何白還為該寺書寫匾額“煙雲旅泊”;清朝乾隆年間,探花孫希旦曾獻匾額“南海慈雲”,但原匾已毀。
據說明朝年間,劉基還曾為此寺的重修而捐款,當地人稱此寺樑上落款有“劉基贈銀叄拾兩”字樣。關於這個細節,延福寺里一位老伯向我們出示了一份由文成縣南田伯溫文物圖書館(章)在1996年2月3日出具的“證明”,現據該複印件摘抄部分文字以供參考:
據瑞安佛教史略及詹岳鵬著“陋室拾零”記載,元統35年重修該寺時,明開國功臣劉基曾助銀五十兩。據盧氏宗譜記載,歷史名人劉伯溫嗣孫劉世延鼎建昭福寺,後圮。劉文成匾留四字“洞天三寶”等無疑……

歷史探究

餘慶堂戲台主人是誰?他為盧氏哪位先人敬書家訓,有何特定背景?盧金峰為何建造豪華墳墓呢……諸如此類的問題,似乎都沒有明確的答案。而在距離瑞安城關顯得有些偏遠的這么一個地方,當年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生活環境呢?
感覺中,永安好像一部缺損的書,缺頁部分似乎有著挺大的探究空間。

2.唐宋時科舉取士的六種科目

唐六科為:明經﹑進士﹑秀才﹑明法﹑明書﹑明算。唐劉肅《大唐新語.釐革》:"隋煬帝改置明(經)﹑進(士)二科。國家因隋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並前為六科。"宋景德天聖時﹐其六科為:一﹑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二﹑博達墳典﹐明於教化;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四﹑詳明政理﹐可使從政;五﹑識洞韜略﹐運籌決勝;六﹑軍謀宏遠﹐材任邊寄。紹興年間﹐又以文章典雅﹑節操方正﹑法理該通﹑節用愛民﹑剛方豈弟﹑智勇絕倫為六科。參閱宋王應麟《國小紺珠.制度.六科》。

3.明清官制

明清官制設有六科給事中,簡稱六科,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分察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之事,糾其弊誤。
明初,承前代制度,統設給事中,不分科,洪武六年(1373)分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各設都給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給事中與給事中,均從七品,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輔助皇帝處理奏章,稽察六部事務。享有“科抄”,“科參”及“註銷”之權,註銷是指聖旨與奏章每日歸附科籍,每五日一送內閣備案,執行機關在指定時限內奉旨處理政務,由六科核查後五日一註銷。六科還可以參與“廷議”,“廷推”,參與朝廷大政方針的制定,監督其執行。清初沿明制,六科為獨立機構,六科各設掌印給事中滿漢各1人,給事中滿漢各1人,秩正五品。康熙五年(1666),改都給事中為掌印給事中。雍正元年(1723)併入都察院,六科給事中與各道監察御史合稱科道,同任漕、鹽等差,台省合一,品級亦提高為正五品。光緒三十二年(1906),又廢六科之名,統設給事中。

4.農作物科類

謂谷﹑大麥﹑小麥﹑大豆﹑小豆﹑芝麻六種農作物。
5.永安二小
永安二小教學樓
6.六科風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