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設計指南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設計指南

交通標誌的設定 交通標線的設定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評價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3月1日)
叢書名: 公路平面交叉交通安全設計技術叢書

平裝: 25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30234148, 7030234146
條形碼: 9787030234148
商品尺寸: 23.4 x 16.6 x 1.8 cm
商品重量: 422 g
ASIN: B0026SFZKE

內容簡介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設計指南》以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技術研究”為依託,對國內外有關公路平面交叉口(簡稱平交口)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與分析,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對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設計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形成了一本系統的技術指南。主要內容包括:公路平交口選位、公路平交口幾何安全設計、公路平交口交通控制安全保障設計、公路平交口交通標誌與標線、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評價、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診斷與改善、公路平交口安全服務水平評價和公路平交口安全養護評價。

目錄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設計技術叢書》序
前言
第1章 公路平交口選位
1.1 公路及平交口功能等級劃分
1.1.1 公路功能分析
1.1.2 公路功能等級劃分標準
1.1.3 公路功能等級劃分與既有分類標準的關係
1.1.4 公路功能等級劃分的套用
1.2 平交口間距標準
1.2.1 平交口間距劃分模式
1.2.2 平交口間距標準
1.3 交通流導人方法
1.3.1 接人點交通流
1.3.2 公路沿線區域接入組織
1.3.3 交通流導人原則
1.4 平交口選位方法
1.4.1 交叉口功能與交叉口選位
1.4.2 交叉口間距與交叉口選位
1.4.3 土地利用性質與交叉口選位
參考文獻
第2章 公路平交口幾何安全設計
2.1 交叉口功能區
2.1.1 交叉口功能區定義
2.1.2 交叉口功能區的確定
2.2 交叉口轉彎車道設計技術
2.2.1 轉彎車道設計方法
2.2.2 左右轉車道控制因素
2.2.3 導流路的設計
2.2.4 平交口轉彎車道設定建議
2.3 交叉口常規渠化技術
2.3.1 概述
2.3.2 平交口類型
2.3.3 交通島設計
2.3.4 交叉口停止線設定
2.3.5 機動車導向線設定
2.3.6 平交口常規渠化設定建議
2.4 弱勢群體安全保護設施設計技術
2.4.1 人行道
2.4.2 人行橫道
2.4.3 非機動車道
2.4.4 中央分隔帶
2.4.5 側分帶
2.4.6 人行庇護島
2.4.7 平交口弱勢群體保護設計建議
參考文獻
第3章 公路平交口交通控制安全保障設計
3.1 概述
3.1.1 引言
3.1.2 適用範圍
3.1.3 依據
3.2 全無控制交叉口安全保障設計
3.2.1優先權分配
3.2.2 視距
3.3 停車讓行控制交叉口安全保障設計
3.3.1 停車標誌的尺寸
3.3.2 停車標誌的設定
3.3.3 停車標誌的識別距離
3.3.4 停車讓行控制交叉口的輔助措施
3.4 減速讓行控制交叉口安全保障設計
3.4.1 減速標誌的尺寸
3.4.2 減速標誌的設定
3.4.3 減速讓行標誌的識別距離
3.4.4 減速讓行控制交叉口的輔助措施
3.5 信號控制交叉口安全保障設計
3.5.1 概述
3.5.2 交通信號燈的構造
3.5.3 交通信號燈的種類及含義
3.5.4 交通信號燈燈色含義
3.5.5 交通信號燈燈色次序的設計
3.5.6 交通信號燈顯示方式
3.5.7 交通信號燈鏡面的設計
3.5.8 交通信號燈的安裝形式
參考文獻
第4章 公路平交口交通標誌與標線
4.1 概述
4.1.1 引言
4.1.2 適用範圍
4.1.3 依據
4.2 交通標誌的設定
4.2.1 支撐方式
4.2.2 安裝高度
4.2.3 安裝角度
4.2.4 並設要求
4.2.5 設定地點
4.2.6 交通標誌分類
4.2.7 標誌信息量的控制
4.3 警告標誌
4.3.1 一般規定
4.3.2 與道路水平線形有關的警告標誌
4.3.3 與道路縱斷面有關的警告標誌
4.3.4 與道路橫斷面有關的警告標誌
4.3.5 與路面條件有關的警告標誌
4.3.6 預告交通控制的警告標誌
4.3.7 預告交叉口形狀標誌
4.3.8 與非機動車交通有關的警告標誌
4.3.9 其他警告標誌
4.4 禁令標誌
4.4.1 一般規定
4.4.2 禁止車輛、腳踏車或行人通行的標誌
4.4.3 禁止車輛向某方向通行的標誌
4.4.4 與超車有關的禁止標誌
4.4.5 與車輛停車有關的禁止標誌
4.4.6 限制寬度、高度、質量、軸重的標誌
4.4.7 與速度有關的標誌
4.4.8 讓行標誌
4.4.9 其他標誌
4.5 指示標誌
4.5.1 一般規定
4.5.2 指示車輛行駛的標誌
4.5.3 先行標誌
4.5.4 車道行駛方向標誌
4.5.5 專用車道標誌
4.5.6 其他標誌
4.6 指路標誌
4.6.1 一般規定
4.6.2 指路標誌的套用
4.6.3 交叉口標誌
4.6.4 此路不通標誌
4.6.5 殘疾人專用設施標誌
4.6.6 線形誘導標
4.7 交通標線的設定
4.7.1 設定要求
4.7.2 設定方式
4.7.3 縱向標線的設定
4.7.4 橫向標線的設定
4.7.5 其他標線的設定
參考文獻
第5章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評價
5.1 概述
5.2 基於交通事故的評價方法
5.2.1 交通事故的定義
5.2.2 交通事故分類
5.2.3 基於交通事故評價方法
5.3 基於交通衝突的評價方法
5.3.1 交通衝突定義
5.3.2 交通衝突分類
5.3.3 交通衝突嚴重性劃分
5.3.4 基於交通衝突評價模型
參考文獻
第6章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診斷與改善
6.1 概述
6.2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診斷技術
6.2.1 診斷流程
6.2.2 診斷調查表
6.2.3 顯著性和可能造成事故惡性程度的評判標準
6.2.4 安全問題排序模型
6.3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改善技術
6.3.1 交通安全改善的主要內容
6.3.2 交通安全改善對策體系
6.4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改善對策分析技術
6.4.1 改善對策綜合分析流程
6.4.2 事故折減係數
6.4.3 改善對策的工程造價
6.4.4 改善對策表
6.4.5 改善對策的套用
6.4.6 改善對策排序模型
參考文獻
第7章 公路平交口安全服務水平評價
7.1 概述
7.1.1 引言
7.1.2 定義
7.1.3 適應範圍
7.2 無信號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務水平分析技術
7.2.1 無信號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務水平影響因素
7.2.2 無信號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務水平模型
7.2.3 無信號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務水平模型參數
7.3 信號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務水平分析技術
7.3.1 信號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務水平影響因素
7.3.2 信號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務水平模型
7.3.3 信號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務水平模型參數
7.4 安全服務水平分析數據採集方法
7.4.1 平交口衝突點的採集
7.4.2 不同交通行為實體運行數據採集
7.4.3 次要影響因素數據採集
7.5 公路平交口安全服務水平等級劃分方法
7.5.1 無信號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務水平等級劃分
7.5.2 信號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務水平的等級劃分
參考文獻
第8章 公路平交口安全養護評價
8.1 概述
8.1.1 引言
8.1.2 套用範圍
8.2 平交口安全養護評價對象
8.2.1 路面及路肩
8.2.2 交通安全設施
8.2.3 照明設施
8.2.4 交通管理設施
8.3 平交口安全養護評價指標體系
8.4 平交口安全養護評價數據採集方法
8.4.1 數據採集方法
8.4.2 數據採集表
8.4.3 綜合評價
8.5 平交口安全養護評價標準
8.5.1 路面及路肩
8.5.2 交通安全設施
8.5.3 照明設施
8.5.4 交通管理設施
8.6 平交口安全養護評價等級劃分方法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問題診斷調查表
附錄二 問題與改善對策對應表
附錄三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改善對策造價表

序言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設計技術叢書》序 在過去的許多年中,世界每年約有50萬人死於交通事故,受傷者有1000萬-1500萬人。據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在過去多年中由交通事故導致的年死亡人數有4萬人左右,而我國接近lo萬人。交通事故的發生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了難以估計的損失。
隨著我國公路交通運輸業和運輸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交通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視。雖然我國公路建設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公路通車裡程逐年增加,公路網路日趨完善,四通八達的公路系統正在逐步形成,但我國公路的交通事故數逐年攀升,公路交通安全狀況日趨嚴峻。根據過去的大量研究顯示,我國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發生點集中在一至四級的等級公路(大約占全部交通事故總數的70%以上),而其中發生在公路平面交叉口(簡稱平交口)的交通事故占有較大的比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