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神

公婆神

祭公婆神在潮汕地區非常普遍。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日為祭期,稱公婆生。公婆神,潮陽尊稱“床腳婆”,揭陽尊稱“公婆母”,汕頭尊稱“注生公媽“,澄海尊稱”花公花媽“。

基本信息

公婆神的由來

祭公婆神在潮汕地區非常普遍。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日為祭期,稱公婆生。公婆神,潮陽尊稱“床腳婆”,揭陽尊稱“公婆母”,汕頭尊稱“注生公媽“,澄海尊稱”花公花媽“。公婆神的由來,民間有多個版本的傳說。相傳宋代潮汕一婦女,因愛惜四鄰嬰幼兒,又在街坊看管小孩,並且在哺兒育女和調教孩子方面,又有一套獨特的本領,深受大家愛戴而美名遠揚。當時皇宮中有一皇子,出生不久,便日夜啼哭,小生命危在旦夕,眾大臣及御醫也想不出辦法來,皇帝老子更亂了套。無奈之下貼出皇榜,招募民間賢婦,進宮調教醫治皇子。應者寥寥,皆不中用。訊息很快傳到這位潮汕婦女耳中,她便決定上京一試。她想:皇太子也是人,沒有什麼難調教之理;幼兒疾病也並非可怕。說來也巧,她進宮後,皇太子在她的悉心護理和調教下,不久病好了,人也規矩了,不再吵鬧啼哭了。皇帝龍顏大悅,想加封她,即御駕親臨。這婦人當時正在屋裡餵哺、護理皇子,聽說皇帝駕到,不知是禍是福,一時慌忙亂了手腳,心驚脈跳竟昏了過去。等到皇帝知曉,她已氣絕了。皇帝深為痛惜,遂嘉封她為少年兒童保護神,主管人間嬰幼兒的生命和健康,並尊敬地稱呼她為“阿婆”。

公婆神祭祀

公婆神的設定很特別,每一戶人家不止設一個神位,而是在一個家庭中分輩序和房份要分別再設若干位,再下一代人成家後,一房份也要設一位。當老夫婦亡故以後,那位公婆神才可撤去,爾後不再祭拜。家祭的公婆神不立偶像,只用一個瓷碗作香爐,放置在房裡舊式四角眠床的床下或床里的木架上。祭拜時要在眠床上放一個大筐葫,爐和祭品都放在“葫”里,目的是為了不弄髒眠床。祭品有飯、湯圓、果品和三碗菜,計一碗魚,一碗油煎臭豆腐,一碗豆冬粉煮蛋、豬肉。由這間住房的主婦焚香禱祝,保護孩子們平安,然後燃蠟燭、火化紙錢,祭拜禮儀便告結束。有些家庭,除每年七月七日祭公婆神外,還要在元宵與除夕再祭,表示從年頭到年尾都對公婆神敬重與虔誠。哪家的孩子患麻疹或出天花,也要祭拜公婆神庇佑平安。

公婆神也有興建廟宇或附設於其他神廟中供人們長年奉祀的,這種公婆宮或公婆壇(或稱花公、花媽)在潮汕隨處可見。均塑有偶像,還有一付專用的對聯,上聯是“公公十分公道”,下聯是“婆婆一片婆心”。每逢七月初七這一天,善男信女都湧來朝拜,香火十分旺盛,祭品不拘一格。

其他相關習俗

潮汕民間還有在男女“出花園”時祭公婆神的習俗,即無論男女孩子到15歲將告成人時,父母便辦豐盛的禮物向公婆神隆重拜祭,以謝保佑之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