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85年

公元885年

公元885年,中和五年,光啟元年,乙巳年。

一月至四月

(圖)唐僖宗唐僖宗

唐僖宗還京師
光啟元年(885)正月二十三日,唐僖宗啟程還京師。車駕發成都,西川節度使陳敬瑄送至漢州(今四川廣漢)。二月十日,車駕至鳳翔(今陝西鳳翔)。三月十二日,至京師。十四日,赦天下,改元,以中和五年為光啟元年。時長安荊棘滿城,狐兔縱橫,朝廷號令所行,僅河西、山南、劍南、嶺南數十州而已。
下詔招撫秦宗權
原蔡州節度使秦宗權自降黃巢後,四處剽掠,攻城略地。黃巢雖被鎮壓,秦宗權勢力卻大為發展。時僖宗將返長安,畏秦宗權為患。光啟元年(885)正月二日,下詔招撫秦宗權。
荊南軍
廣明元年(880),鄭紹業鎮荊南(今湖北江陵),監軍朱敬

(圖)唐朝疆域唐朝疆域

玫募忠勇軍,橫暴不可制。第二年陳儒代鄭紹業任荊南節度使。光啟元年(885)正月,陳儒使大將申屠琮殺忠勇軍將百餘人,自是軍政專於申屠琮之手。陳儒又請行軍司馬張瑰征討屢掠荊南之朗州帥雷滿。張瑰原為淮南將,叛高駢而歸荊南。張瑰乃引軍囚陳儒,盡殺荊南舊將,自稱節度使。又殺監軍朱敬玫,盡取其貨財。牙將郭禹剽悍,張瑰欲殺之,郭禹乃引眾逃走,正月十六日,襲據歸州(今湖北秭歸),自稱刺史。郭禹乃青州人成汭,年少殺人,為仇家所捕,因落髮為僧,冒姓郭氏。九月,秦宗權所遣蔡軍圍荊南,荊南馬步使趙匡謀奉陳儒復出,被張瑰發覺,匡與儒皆被殺。
盧光稠自稱虔州刺史
光啟元年(885)正月,南康豪帥盧光稠攻陷虔州(今江西贛州),自稱刺史,以其鄉里人譚全播為謀主。黃巢起義時盧、譚崛起地方,此時雄霸州縣,朝廷不能制。天復二年(902),盧光稠又出兵攻陷韶州(今廣東韶關)。
王緒竄閩
秦宗權使其所署光州刺史王緒供租賦,王緒不能給。秦宗權發兵進擊,緒乃悉舉光(今河南潢川)、壽二州兵五千人,渡江轉掠江(今江西九江)、洪(今江西南昌)、虔(今江西贛州)。光啟元年(885)一月,又入閩攻陷汀、漳二州,但均無力駐守。王緒之兵入閩,成為日後王潮兄弟割據之資。

(圖)秦宗權秦宗權

秦宗權稱帝
秦宗權不接受唐廷招撫,仍然攻城略地。光啟元年(885)一月,秦宗權攻光州(今河南潢川),又寇潁(今安徽阜陽)、毫(治今安徽毫縣)。三月,秦宗權稱帝,置百宮。唐廷詔以武寧節度使時溥為蔡州(今河南汝南)四面行營兵馬都統,討伐秦宗權。閏三月,秦宗權又遣其弟宗言寇荊南。六月,秦宗權部將孫儒攻陷東都洛陽,據月余,燒宮室,大掠而去。八月,秦宗權攻陷鄰道二十餘州,唯陳州(今河南淮陽)因刺史趙犨力戰,久不能下。
盧龍、成德攻義武
光啟元年(885)四月,盧龍兵攻陷易州,但成德兵卻被李克用連續兩次殺敗,斬首萬餘級。盧龍兵得城驕怠,王處存乘夜令三千士兵蒙羊皮潛至易州城下,盧龍兵以為是羊,爭出搶掠,王處存縱兵奮擊,大破盧龍兵,復取易州。李全忠喪兵敗走,恐回鎮獲罪,不為李可舉所容。乃收餘眾還襲幽州(今北京)。六月,李可舉被圍窘急,舉族登樓自焚。李可舉自乾符二年(875)李茂勛得幽州(今北京市)傳二世,共統治十一年而滅。全忠自為留後。
王潮為泉州刺史
王緒氣量狹小,見將士有勇略勝己及氣貌魁岸者皆殺之,妹夫劉行全亦被殺。王潮兄弟三人攜其母跟隨王緒從光州至漳州(今福建),甚得眾心。王緒以道險糧少,令王潮遺棄老母,王潮兄弟不從,王緒競欲斬其母。光啟元年(885)三月,時軍土對王緒極不滿,行至宗州南安遂共囚王緒,潮被軍士推為主將。泉州人以刺史貪暴,請潮主州事,王潮乃引兵圍泉州。次年八月拔泉州,遣使降於福建觀察使陳岩,岩表潮為泉州刺史。王潮招撫離散人民,均賦修兵,使境內軍民悅服。王緒被囚於別館,為眾所唾棄,羞慚而自殺。
田令孜與王重榮爭鹽利
光啟元年(885),田令孜奏請恢復舊制,將兩大鹽池交鹽鐵使管理。四月,田令孜自兼兩池榷鹽使,收鹽利以贍養軍隊。王重榮不服,上章論訴不已。朝廷遣中使(宦官)往河中勸諭,王重榮仍不聽。田令孜回京師後,欲除不附己者,多遣親信刺察各路藩鎮主帥,乃令養子匡佑出使河中(今山西永濟),王重榮不敢怠慢,但匡佑傲慢不已,激怒河中將士。王重榮於是歷數田令孜罪惡。匡佑回到朝廷進讒田令孜,勸除掉王重榮。五月,田令孜以朝廷名義徙王重榮為泰寧節度使,以泰寧節度使齊克讓為義武節度使,以義武節度使王處存為河中節度使,三鎮調防。又詔李克用以河東兵援王處存赴河中鎮。

五月至八月

(圖)李克用李克用

李克用討田令孜,僖宗出奔鳳翔
王重榮不服田令孜的調動,不肯去兗州赴泰寧節度使任,又自以為有破黃巢復京師功,而橫遭田令孜迫害。光啟元年(885)七月,數上表論田孜離間君臣,並數其十罪。令孜則結邠寧節度使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為援,以脅迫重榮就範。十月,王重榮求救於李克用。李克用因朝廷不罪朱全忠,心懷怨恨,正招兵買馬議攻汴州,及知朱玫、李昌符陰附朱全忠,大怒,於是與王重榮合。朱玫又派人潛入京城,刺殺皇帝近侍,聲言乃李克用所為,欲激朝廷下令討伐李克用,時克用尚不欲與朝廷決裂,朝廷也不斷派使者往河東解釋勸諭。但朱玫所為反間,頗使京師震恐,日有訛言。田令孜乃遣朱玫、李昌符率二鎮兵及神策軍先討王重榮,重榮一方面出兵抗拒,一方面告急於李克用,李克用於是率兵參戰。
滄州軍亂
光啟元年(885)七月,滄州(今河北)軍亂,逐節度使楊全玫,立牙將盧彥威為留後。楊全玫逃奔幽州(今北京市)。詔以保鑾都將曹誠為義昌節度使;以盧彥威為德州刺史。
賜諫官常浚死
光啟元年(885)七月二十三日,右補闕常浚上疏諫僖宗,認為僖宗姑息藩鎮太甚,沒有是非,功過不辨,造成天下動亂,至今無所覺悟,恐怕以後還會有更大的動亂,希望僖宗改革政治,振興唐室。田令孜等對此忠讜之言特別反感,乃對僖宗說:”如此疏奏傳至藩鎮處,豈不招致彼等之猜忿?”二十八日,詔貶常浚為萬州司戶,不久又賜常浚死。

九月至十二月

(圖)崔致遠崔致遠

新羅崔致遠返國
新羅人崔致遠自宣宗大中時入唐,舉進士,乃仕於唐,前後達二十九年。光啟元年(885),崔致遠返回新羅(今朝鮮)。崔致遠居唐著有《詩集》三卷,《中山覆蕢集》五卷,《桂苑筆耕集》二十卷及《法藏和尚傳》一卷。
陳陶卒
光啟元年(885),詩人陳陶卒。陳陶(約812-約885),字嵩伯,自稱“三教布衣”,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舉進士不第,隱居以終。詩作有《隴西行》等。有《陳崇伯詩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