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61年

公元361年

公元361年,辛酉年(雞年);東晉昇平五年;前涼建興四十九年,昇平五年;代國建國二十四年;前秦甘露三年;前燕建熙二年。

大事記

(圖)公元361年公元361年 穆帝(司馬聃)

秦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 ,周顯王八年,秦孝公渠梁下令以官爵、土地求賢,衛國人公孫鞅由魏入秦。商鞅開始變法。

公元前361年,韓昭侯二年,韓聯合魏伐秦,敗。

魏惠王十年(前361),為避開秦軍鋒銳,魏惠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重心遂轉
移到中原地區。
魏國開鑿河道,溝通黃河與圃田,又築溝渠引圃田水灌溉農田。鴻溝在戰國時陸續被開鑿成功,形成連通濟、汝、淮、黃的交通水利網,是中原地區最早的大規模水利工程。
“楚、魏與秦接界,魏築河西長城。據《史記-秦本記》和《六國表》所記載,自公元前361年開始修建。

公元前361年,楚國占領漢中以東,折而向南,兵鋒指向巴、黔中。

公元前361年,趙魏易地。趙以泫氏(今山西高平)、中牟與魏;魏以榆次(今山西榆次)、陽邑(今山西太谷東北)、繁陽(今河南內黃西北)給趙。

公元前361年,齊國保持東方霸主地位。

公元前361年,燕無大事記載。

司馬聃即位時只有2歲,由褚太后臨朝聽政。在位期間,用桓溫驅逐了庾氏勢力。桓溫勢力日益強大,企圖篡奪帝位。公元361年5月丁巳日,司馬聃病死於建康宮中的顯陽殿。

康帝(司馬岳) 公元361年去位

穆帝(司馬聃) 出生:公元343年--去世:公元361年(在位17年)

逝世

王羲之的生卒紀年當為公元303年-361年,享年59歲。墓碑刻有墓主人“昇平二年戊午歲四月甲寅朔七日庚申薨”字樣。昇平二年即公元358年,專家從碑文得知,時年王羲之56歲,並且比其夫人郗璇多活了3年,王羲之的卒年就是公元361年,卒年扣除享年,王羲之的生年即為公元303年。

穆帝,名司馬聃(公元343-361年),字彭子。東晉第五代皇帝,廟號孝宗。在位344年—361年,晉穆帝是晉康帝之長子,母褚蒜子。康帝死後繼位,時年僅2歲。在位17年,病死,終年19歲。葬於永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西北幕府山南)。曾用年號:永和(345年—356年)昇平(357年—361年)。其妻何法倪諡號為德章皇后。

古蹟

武侯祠:始建於晉朝(約公元361年),是祀奉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