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2年——1886年之大事記

公元1852年——1886年之大事記,10月6日(陽曆,下同),英法侵略軍侵占圓明園,大肆搶掠,燒毀殿堂。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

1852年 清鹹豐二年
是歲,著名收藏家陳介祺收藏傳為清道光未年陝西歧山出土的周代毛公鼎。該鼎有銘文32行,497字,是先秦青銅器銘文中最長的。
1860年 清鹹豐十年
10月6日(陽曆,下同),英法侵略軍侵占圓明園,大肆搶掠,燒毀殿堂。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
10月7日,英法侵略軍劫掠清漪園。
10月8日,英法侵略軍繼續搶掠圓明園。
10月11日,英將格蘭特拍賣在圓明園搶劫的物品。
10月18日,英法侵略軍大肆劫掠圓明園內珍寶、古物後,縱火焚燒圓明園, 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其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均 被付之一炬。此為世界文明史上最罕見暴行。

1864年 清同治三年
是歲,淮軍劉銘傳在常州攻打太平軍,從護王陳坤書府中得到“虢季子自盤”,運回家中保藏。
是歲,詔修山東曲阜孔廟,用銀6000餘兩。
是歲,李佐賢撰著《古泉匯》刊行,共64卷。後與鮑康合撰《續古泉匯》,於光緒元年(1875年)刊行,共14卷。俟後又撰補遺2卷。共收古錢拓本6000種,材料豐富,超過諸家。
1874年 清同治十三年
是歲,英國皇家亞洲文會華北分會在上海建立亞洲文會博院,內設考古、動植物、古生物、地質等組,長期收集中國石器、甲骨、秦漢古物等。
1875年 清光緒元年
是歲,吉林懷仁縣關月山在集安附近荒煙蔓草中發現好太王碑,即高句麗國崗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碑,為高句麗長壽王於414年為其父琰德立的墓碑。碑高6.39米,呈方柱形,面幅1.40--1.85米。四面環刻碑文,漢字,陰刻,隸書,共44行,1775字。它是研究高句麗史的重要資料。

1882年 清光緒八年
2月13日,袁大馬等行竊北京禁城銅練、銅瓦、銅字、寶匣一案,供出太監數人參與其事。
4月13日,申禁私伐明陵樹木。
1883年 清光緒九年
春夏之季,日本陸軍參謀本部間諜酒匈景信從集安掠得好太王碑拓片。之後,組織人前往調查,1905年鳥居龍藏、1913年關野貞、1918年黑板勝美等都到集安調查。
1884年 清光緒十年
是歲,張之洞在廣州實學館的基礎上建立了博物館。後改為廣東水陸師學堂。
1886年 清光緒十二年
是歲,陸心源《金石學錄補》三卷刻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