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13年

公元前513年

公元前513年是中國春秋末期,是公元前6世紀50年代。

大事記

(圖)鑄刑鼎鑄刑鼎

1、公元前513年,晉國將范宣子的刑書鑄在鼎上,正式公布成文法。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舊貴族的特權,標誌著奴隸制的瓦解,促進了封建生產關係的發展,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為封建法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但由於其鋒芒仍然是指向勞動人民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加強了對勞動人民的統治。公元前513年晉國用鐵幬刑鼎就是一個例證;一般生產工具——農具、手工工具,大致已用鐵制,由於生產工具的進步,農業、手工業有了很大發展。黃間中卜游廣大的土地被開墾了,森林等富源也有被開發的可能了。手工業則逐漸走向專業化。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商業也發達起來,當時像孔子的弟子端木賜(子貢)、曾為越國上將軍的范蠡,都以經商致富。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整個社會都有巨大的變革。這種變革標誌著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

2、公元前513年,中國的《左傳》記載世界上最早的鑄鐵件——晉國鑄刑鼎

3、公元前513年,周敬王七年,魯昭公二十九年,孔子在魯。冬季,晉鑄刑鼎,趙鞅、荀寅把范宣子制定的刑書鑄在鐵鼎上。孔子認為,這樣做就會“貴賤無序”,破壞等級制度,不由得發出了“晉其亡乎!失其度矣”的感嘆(《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4、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渡赫勒斯滂海峽( 今達達尼爾海峽),征服色雷斯和格泰人,然後渡過多瑙河深入斯基泰境,終因糧運不濟,被迫放棄征服希臘的計畫。

(圖)公元前513年公元前513年

5、公元前513年(晉頃公十三年)冬天,趙鞅和荀寅率領晉國軍隊在今天的河南中北部汝水之濱修建城防工事,同時,向晉國民眾徵收“一鼓鐵”鑄造鐵鼎,並在鼎上鑄上范宣子所制定的“刑書”,公之於眾,“冬,晉趙鞅、荀寅帥師城汝濱,遂賦晉國一鼓鐵,以鑄刑鼎,著范宣子所為刑書焉。”這件事也引起了國內外輿論一片譁然,其中孔子和蔡史墨的責難最尖銳激烈。

6、關於“龍”的文字,在甲骨文中就有。字的形狀是一個大頭,有一個彎曲的身子。在《左傳》當中談到魯昭公29年,大概是公元前513年前後有一個記載,說在晉國的城郊外看見了龍。當時還有一個故事,講到了最初是不是有龍,在帝舜的時候有龍,於是就有馴養的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朱乃誠教授對龍的解釋是:“應該說這是真實的龍,如果不是真實的龍當時不可能說馴養它。這個龍是什麼,從我們目前的發現看,可能就是一種動物。這個動物是揚子鱷,我們簡稱鱷魚。”朱乃誠又說:“探索龍的起源和龍觀念意識的形成,跟探索華夏族的起源和中國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有重要意義,但是它跟人的起源沒關係。

逝世

1、 簡公,姬盈,死於公元前513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