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32年

公元前432年

公元前432年,屬公元前五世紀,是中國的戰國時期。年號為秦躁公十一年、魏文侯十五年、楚惠王五十七年、趙襄子四十三年、齊宣公二十四年、燕文公八年、魯元公五年、越朱勾十七年、周考王九年。

大紀事

(圖)公元前432年公元前432年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斯巴達和雅典為爭奪希臘的霸權而爆發的長年戰爭,因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而得名。公元前432年,雅典藉口伯羅奔尼撒同盟成員科林斯的殖民地波提狄亞隸屬於提洛同盟,要求波提狄亞與科林斯斷絕關係。於是,在科林斯鼓動下,伯羅奔尼撒同盟要求雅典放棄對提洛同盟的領導權,遭到拒絕,戰爭爆發。整個戰爭可分為三個階段,最終斯巴達獲勝,取代雅典而成為希臘諸城邦的霸主。

(圖)公元前432年巴特農神廟

公元前432年古希臘建成巴特農神廟,巴特農神廟是雅典衛城最重要的主體建築。“巴特農”原意為“處女宮”,因它祀奉的雅典娜女神是處女,故又稱“雅典娜處女廟”。它建於公元前447--432年。設計人為伊克諦諾斯和卡里克拉特。整個建築工程是在大雕刻家菲狄亞斯的指導和監督下完成的,神廟的雕刻都為菲狄亞斯和他的弟子所創作。巴特農神廟坐落在衛城的最高處,從雅典各個方向都能看到它那宏偉莊嚴的形象。它採用典型的長方形的列柱迴廊式形制。列柱採用多利克柱式,東西兩面各為八根列柱,兩側各為17根列柱。每根柱高10.43米,由11塊鼓形大理石壘成。神廟的柱頭、瓦當,整個檐部和雕刻,都施以紅藍為主的濃重色彩,顯得格外莊嚴肅穆,充滿燦爛奪目的光彩。

中山國地處陝北,原是春秋時期生活在秦晉北部的一個小國,長期作為晉國的附庸。內憂外困,不斷遭到衛國進攻。公元前506年,中山國逐步南擴,進入石家莊一帶,但是在趙、知、韓、魏的鬥爭的世代背景下。公元前432年前後,趙襄子控制了中山國。直到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利用趙氏的內訌,重建了獨立的政權,建都顧(今定州)。中山國一開始也是落而後起、死而復生的。最早,乃晉之附屬小國。

逝世

公元前432年,楚惠王去逝,春秋戰國之際楚國國君,名章。公元前488—前432年在位。楚惠王十年(前479),被白公勝動持,賴葉公子高救,始得復位。曾滅陳、蔡等國。楚簡王繼任為王,繼續沿著其父開拓的方向和既定的戰略目標奮進。所以,他一旦安葬好了父王的靈柩,馬上就走上了對外武力擴張的道路。他選擇的第一個打擊目標就是位於齊國南部的莒國。莒國 ,最早屬於東夷古國。莒國的北境與齊接壤,西與魯國為臨。莒國在小國林立的春秋時期曾顯露頭角。在當時的東夷諸國中,以國土而論,僅次於萊國;同春秋諸強相比,也僅次於齊魯宋鄭衛等國。

(圖)公元前432年曾子

曾子,生於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魯定公五年),死於公元前432年(周考王九年),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平邑縣)人。生於東魯,移居武城,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孔子的孫子孔汲(子思子)師從參公,又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寶貴的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的思想道德營養。曾參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曾參以他的建樹,終於走進大儒殿堂,與孔子、孟子、顏子(顏回)、子思子比肩共稱為五大聖人。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衛敬公(公元前450--前432年),姬弗,姬黔之子,為春秋諸侯國衛國君主之一。他為衛悼公兒子,承襲衞悼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19年,於公元前432年去世。兒子衛昭公姬糾繼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