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1年

公元前321年

公元前321年,庚子年,紀年為惠文王更元三年,周顯王四十八年,楚懷王八年。張儀兼相秦魏,西漢南越王墓出土有“王四年相邦張義(儀)戟”。

大事記

(圖)孟嘗君,即田文孟嘗君,即田文

亞洲

1、燕國燕易王其子姬噲即位。

2、齊田嬰為靖郭君,子孟嘗君田文嗣立。

齊王把薛城封給田嬰,號稱靖郭君。靖郭君對齊王說:“各主管大臣的報告,您應該每天親自聽取並反覆審核。”齊王照此做去,不久就厭煩了,全部委託給靖郭君代辦。於是,齊國的大權全部落到田嬰手中。

靖郭君欲城薛,客謂靖郭君曰:“君不聞海大魚乎?網不能止,鉤不能牽,盪而失水,則螻蟻制焉。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奚以薛為!苟為失齊,雖隆薛之城到於天,庸足恃乎!”乃不果城。

靖郭君想在薛建城,一個幕客對他勸阻說:“您沒有看到海里的大魚嗎?海網罩不住它,魚鉤也牽不住它,然而它一離開海水,連小小螞蟻也可以制它於死地。今天的齊國,就是您的汪洋大海。您能長期掌握住齊國,又要薛城做什麼!如果失去齊國大權,即使把薛城城牆砌到天上,也保不住自己!”靖郭君於是放棄了擴建計畫。

靖郭君有子四十人,共賤妾之子曰文。文通儻饒智略,說靖郭君以散財養士。靖郭君使文主家待賓客,賓客爭譽其美,皆請靖郭君以文為嗣。靖郭君卒,文嗣為薛公,號曰孟嘗君。孟嘗君招致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業厚遇之,存救其親戚,食客常數千人,各自以為孟嘗君親己,由是孟嘗君之名重天下。

靖郭君有四十個兒子,其中一個地位卑賤的小老婆生的兒子叫田文。田文風流通達、富有智謀,他建議靖郭君廣散錢財,蓄養心腹之士。靖郭君便讓田文主持家政,接待賓客,賓客都在靖郭君面前爭相稱讚田文,建議讓他做繼承人。靖郭君死後,田文果然接班做了薛公,號為孟嘗君。他四處招攬收留各國的游士和有罪出逃的人才,為他們添置家產,給以豐厚待遇,還救濟他們的親戚。這樣,孟嘗君門下收養的食客常達幾千人,都各自認為孟嘗君親近自己。因此孟嘗君的美名傳遍天下。

(圖)韓宣惠王,韓昭侯若山的兒子宣惠王,韓昭侯若山的兒子

3、孟嘗君訪楚
孟嘗君代表齊國前往楚國訪問,楚王送他一張象牙床。孟嘗君令登徒直先護送象牙床回國。登徒直卻不願意去,他對孟嘗君門下人公孫戌說:“象牙床價值千金,如果有一絲一毫的損傷,我就是賣了妻子兒女也賠不起啊!你要是能讓我躲過這趟差使,我有一把祖傳的寶劍,願意送給你。”公孫戌答應了。他見到孟嘗君說:“各個小國家之所以都延請您擔任國相,是因為您能扶助弱小貧窮,使滅亡的國家復存,使後嗣斷絕者延續,大家十分欽佩您的仁義,仰慕您的廉潔。現在您剛到楚國就接受了象牙床的厚禮,那些還沒去的國家又拿什麼來接待您呢!”孟嘗君聽罷回答說:“你說得有理。”於是決定謝絕楚國的象牙床厚禮。公孫戌告辭快步離開,還沒出小宮門,孟嘗君就把他叫了回來,問道:“你為什麼那么趾高氣昂、神采飛揚呢?”公孫戌只得把賺了寶劍的事如實報告。孟嘗君於是令人在門上貼出布告,寫道:“無論何人,只要能宏揚我田文的名聲,勸止我田文的過失,即使他私下接受了別人的饋贈,也沒關係,請趕快來提出意見。”

臣光曰:孟嘗君可謂能用諫矣。苟其言之善也,雖懷詐諼之心,猶將用之,況盡忠無私以事其上乎!《詩》云:“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孟嘗君有焉。

臣司馬光曰:孟嘗君可以算是能虛心接受意見的人了。只要提的意見對,即使是別有用心,他也予以採納,更何況那些毫無私心的盡忠之言呢!《詩經》寫道:“採集蔓菁,採集土瓜,根好根壞不要管它。”孟嘗君是做到了這種兼容並包的雅度。

4、周顯王其子姬定即位為周慎靚王。

5、繆留獻策於韓宣惠王

韓宣惠王想讓公仲、公叔來分別掌管國家政事,徵求繆留的意見。繆留回答說:“不行。過去晉國重用六家大臣,而國家被瓜分了;齊簡公讓陳成子和闞止分別掌權,而自身被殺;魏國任用犀首和張儀,結果淪失了西河的大片領土。現在您打算兩家並重,那么強的一方必然會在國內結黨營私,弱的一方便要去尋求外國支援。群臣中有在國內結黨營私、欺凌主上的,有裡通外國賣國求榮的,您的國家就危險了。”

6、公元前321年,司馬梗北定太原,盡有韓上黨。

7、公元前321年,趙武靈王娶韓女為夫人。

8、公元前321年,古印度丹護王(旃陀羅笈多)率軍趕走馬其頓侵略軍之後,便推翻了難陀(Nanda),建起了摩揭陀國,史稱“孔雀王朝”。

(圖)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大大帝

歐亞

1、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定
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定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Diadochi)於公元前321年在特里帕拉迪蘇斯達成的權力分配協定,各將領任命攝政及重所分配轄地,對原巴比倫分封協定作出修正。巴比倫分封協定是前323年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的權力分配協定。

隨著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前前323年逝世,他帝國的統治權交予他同父異母的兄弟腓力三世及兒子亞歷山大四世。但由於腓力三世明顯的心智遲鈍,而亞歷山大四世才剛出生(他是亞歷山大帝的遺腹子),於是帕迪卡被任命攝政,而亞歷山大大帝的前將領則任命為帝國各區的總督。

總督中有些野心勃勃。當埃及總督托勒密與其他將領叛亂時,帕迪卡卻在揮軍托勒密時兵變被殺。托勒密謝絕了當攝政,代之卻委任了培松(Peithon)及阿黑大由斯(Arrhidaeus)。這任命遭到腓力三世的妻子尤麗狄希三世強烈反對,引致公元前321年全體繼業者在特里帕拉迪蘇斯的會議。會議任命安提帕特為攝政,及重新劃分各將領為各地總督。

(圖)君士坦丁大帝,羅馬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羅馬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皇帝

2、克拉特魯斯亞美尼亞總督尼奧普托列墨斯在赫勒斯滂海峽附近的一場戰役被攸美尼斯徹底擊潰,尼奧普托列墨斯戰死,克拉特魯斯則傷重不治。

3、公元前321年,在第二次薩姆尼特戰爭時期,薩姆尼特人在這個地方擊敗了羅馬軍團,並侮辱性地強迫戰敗者通過“軛形門”,幾十萬羅馬軍隊在攻打“卡夫丁峽谷”時全軍覆沒。從此便有了通過“卡夫丁軛形門”的說法——即痛苦也必須通過之意。

4、公元前321年 亞歷山大旗下大將之一托勒密蘇托,竊走亞歷山大的石棺,將他的遺體運往埃及。

5、公元前321年考狄昂峽谷一戰,羅馬軍大敗。

6、公元前321年,修建著名的古羅馬亞平大道。

7、星期的來歷

星期是一種以7天為周期的循環紀日制度。公元2000年前後,古巴比倫人曾將一朔望月分為四部分(朔日、上弦、望日、下弦),每一部分都是七天。而後把七天分別配上太陽、月球、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的名字,星期由此得名,並於公元前321年3月7日為羅馬君士坦丁大帝正式頒行,沿用至今。”

逝世

1、燕國燕易王去世,其子姬噲即位。

2、周顯王去世,其子姬定即位為周慎靚王。

3、克拉特魯斯(約公元前370年—前321年)去世,亞歷山大大帝麾下一名大將及繼業者之一。

4、公元前321年,亞里士多德在優卑亞島上逝世,享年63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