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0年

公元前270年

公元前270年,周赧王四十五年,秦昭襄王三十七年。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270年,阿利斯塔克提出日心學說。

閼與之戰

(圖)趙奢趙奢

公元前270年,趙惠文王恃強欺負秦國,拒不履行先前與秦國達成的換城協定,讓秦國十分惱怒。秦派中更胡陽通過盟國韓國的上黨地區進攻趙國的閼與(今山西和順)。閼與地處太行山西,通過太行山的孔道,可以進抵趙國的都城邯鄲,是個十分重要的軍事據點。胡陽是出於白起門下的秦國名將,此前屢有戰功。閼與告急,惠文王問廉頗,廉頗認為道遠險狹,難救。惠文王又問藺相如,藺相如認為閼與難救,不如在邯鄲附近的武安設防,以逸待勞,殲滅這股孤軍深入的秦軍。惠文王不想丟掉閼與這個戰略據點,就問趙奢,趙奢認為閼與必須要救。
胡陽聽說趙奢確實是在武安設防攔阻秦軍,而不是前來援救閼與,非常高興,重賞了間諜。為了儘快攻下閼與,胡陽把駐守北山制高點以防備趙國援軍的秦軍撤了下來,投入到攻取閼與的戰鬥中,只在北山留下幾個瞭望哨所。趙奢在得知胡陽把北山的秦軍撤下來後,立即命令裨將許歷火速率領軍中善射者奪取北山制高點。許歷到北山後,胡陽聞聽趙國援軍已到,立即援救北山,但是許歷先攻下了北山制高點,隨即居高臨下向胡陽猛射。趙奢領軍從後掩殺,閼與的趙軍也出城攻擊,韓軍也出來劫殺敗退的秦軍。趙軍大勝,秦軍名將胡陽戰死。趙奢救閼與,前後正好用了一個月。

阿利斯塔克日心學說

(圖)戰國地圖戰國地圖

公元前270年,阿利斯塔克提出日心學說。
阿利斯塔克,古希臘天文學家。生於愛琴海上的薩摩斯島。大約活動於公元前三世紀。他提出太陽在宇宙中心,與恆星一樣都靜止不動,地球則繞太陽運動,同時繞軸自轉。恩格斯曾稱他為“古代的哥白尼”。現存的著作有《論日月的大小和距離》一書。書中記載,他測得月亮上弦時日月之間的角距離為87°,由此推算出月地距離和日地距離之比為1:18~1:20。結果雖不精確,但因原理簡明,這種方法套用了一千多年。他還提出過一種方法,測定月食時月球視直徑和地影直徑的比例,以確定月地距離。這個方法後為喜帕恰斯所採用。

伊壁鳩魯逝世

(圖)伊壁鳩魯伊壁鳩魯

公元前270年,伊壁鳩魯逝世。
古希臘哲學家、無神論者,伊壁鳩魯學派的創始人。伊壁鳩魯成功地發展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享樂主義,並將之與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結合起來。他的學說的主要宗旨就是要達到不受干擾的寧靜狀態。傳說中該學派居於他的住房和庭院內,與外部世界完全隔絕,因此被人稱為“花園哲學家”。伊壁鳩魯的學校里有男有女,還有奴隸,以充滿友誼而著稱。據記載,伊壁鳩魯的著作多達300多卷 ,其中重要的有《論自然》 、《準則學》 、《論生活》和《論目的》等 。現存的只有3封書信和一些殘篇。

其他

公元前270年,考斯的腓力塔斯逝世。傳說詩人“考斯的腓力塔斯”死於失眠症,因為他在思考所謂的“說謊者悖論”。
公元前270年,客卿灶攻齊,取壽、剛,予穰侯。
公元前270年,秦中更胡傷攻趙之閼與,趙將趙奢大破秦軍。
公元前270年,魏人范睢至秦,向秦昭王陳策說: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而王之尺也。
公元前270年,秦攻以齊的剛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