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8年

公元前258年

公元前258年,癸卯年。周赧王五十七年,秦昭襄王四十九年。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

毛遂自薦

(圖)毛遂毛遂

公元前258年(楚考烈王五年),趙平原君趙勝奉命前來楚國。他想在門客中選拔二十名文武雙全的隨行人員,卻只選出十九人。這時一門客毛遂自薦隨往,趙平原君以為他在門下三年,未聞其能,不肯帶他去。毛遂說:“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趙平原君正在用人之際,就帶毛遂同去了。
趙平原君一行來到楚國,向楚考烈王陳述合縱抗秦的利害關係,從“日出”談到“日中”,楚考烈王還是猶豫不決。毛遂於是拔劍而前,走近楚考烈王說:“今楚地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縱者為楚,非為趙也。”楚考烈王羞愧,“唯唯”答應,“歃血而定縱”。

白起自殺

(圖)白起白起

公元前258年,農曆1月,王陵攻邯鄲不大順利,秦昭襄王增發重兵支援,結果王陵損失五名校尉。白起病癒,秦昭襄王欲以白起為將攻邯鄲,白起對秦昭襄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秦昭襄王親自下命令行不通。
秦昭襄王,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於是秦昭襄王免去白起官職,降為士兵,遷居陰密(今甘肅靈台)。由於白起生病,未能成行。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農曆8月起,白起在鹹陽住了三個月,這期間諸侯不斷向秦軍發起進攻,秦軍節節退卻,告急者接踵而至。秦昭襄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鹹陽。
農曆11月,白起被迫離開鹹陽到杜郵。秦昭襄王與范雎等群臣謀議:

(圖)戰國地圖戰國地圖

“白起被貶遷出鹹陽,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處死。”於是,秦昭襄王派使者拿了寶劍,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劍自刎時說:“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於是自殺。
白起死非其罪,秦國上下國民皆很憐惜他,四鄉邑地都祭祀他。善始者未必善終,白起功高遭忌,最終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正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白起指揮了許多重要戰役,特別是在著名的長平一戰中,一舉殲滅趙軍四十五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例。白起一生大小七十餘戰,從無敗績,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上下聞白起之名而膽寒。

馬其頓國王二世敗埃及艦隊

公元前258年,馬其頓國王二世在愛琴海大敗埃及艦隊,在薩摩屈拉克島豎起了紀念雕像“勝利女神”。女神挺立船頭,面向海洋,吹起勝利的號角。她衣裙飄拂,振飛的雙翼呈弓形,石基雕作船首狀。雕像頭已殘損,薄薄的衣裙下隱現出女神豐滿富有彈性的肌體。

羅馬與迦太基軍之戰

(圖)羅馬軍隊羅馬軍隊

公元前258年,羅馬軍再次開始西進,迦太基軍不敢與羅馬軍團正面交鋒。羅馬軍則在西西里中部各地大打出手,攻克迦太基的要塞,搗毀他們的城牆,將市民拉到奴隸市場販賣。與此同時,羅馬艦隊駛往撒丁島,四處侵略騷擾,做些殺人放火的勾當。然後揚言要入侵非洲踏平迦太基,全艦隊起錨南下。駐守撒丁島的迦太基海軍提督是在米雷海戰時的敗將翰尼巴,他覺得自己萬萬不能讓羅馬人得逞,否則,迦太基的元老院會將米雷敗戰的事情一起秋後算帳,到時不單是自己的軍人生涯,恐怕是連自己的性命都不一定保得住。所以他不顧海上已經起霧,立即率全艦隊追擊。羅馬艦隊卻在霧中埋伏,等迦太基艦隊一過,立即從兩側發起進攻。迦太基艦隊毫無防範,頓時陷入混亂,翰尼巴帶領艦隊狼狽而逃回,羅馬艦隊隨後緊追不捨。毫無反擊之力得翰尼巴只好棄船上陸而逃,所棄戰船盡被羅馬軍捕獲。迦太基的士兵見主帥如此狼狽不濟,憤怒地將翰尼巴亂石砸死了。

其他

公元前258年,燕攻趙失敗,趙國接著連年圍,十年間燕、趙戰爭不息。
公元前258年,齊國要立王儲,但很久都沒結果,最終給國家帶來災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