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調

我國宮調理論中﹐以十二律鏇相為宮﹐構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構成七種調式﹐共得八十四調。

·
最早提出八十四調理論的是梁武帝蕭衍,《隋書·音樂志》
記載,他自造四通十二笛,又引入五正、二變之音,鏇相為宮,故十二笛可得八十四調。
·
隋代音樂家鄭譯在蘇祗婆“五旦七聲三十五調”理論的啟發下,也在琵琶上實驗,認為“律有七音,音立一調,故成七調,十二律和八十四調”。·
隋代音樂家萬寶常,運用“改弦移柱”的方法“鏇相為宮”,得七調,十二宮,合八十四調。 ·
祖孝孫是跨隋唐兩朝的音樂官,他強調一均中包含的宮商角徵羽五種調式,在十二均上形成的“六十聲”。而其“變徵調式”和“變宮調式”都是比他們低一律的“徵調式”和“宮調式”。 ·王朴是五代時期律學家,他說“均有七聲,聲有十二均,合八十四調”,他的八十四調其實是“八十四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