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浸膏制粒法

b.浸膏粉制粒。 乾浸膏先粉碎成細粉,加潤濕劑,制軟材,制顆粒。 將提純物細粉與適量稀釋劑、崩解劑等混勻後,加入粘合劑或潤濕劑,制軟材,制顆粒。

目前生產上有以下兩種情況:a.乾浸膏直接粉碎成 顆粒。一般宜通過二號篩(4o目左右)。此法顆粒宜細些,避免壓片時產生花斑、麻點。b.浸膏粉制粒。乾浸膏先粉碎成細粉,加潤濕劑,制軟材,制顆粒。此 法適用於乾浸膏直接粉碎成顆粒而顆粒太硬,改用通過五~六號篩的細粉,用乙醇潤濕制粒,所用乙醇濃度應視浸膏粉粘性而定,粘性愈大乙醇濃度應愈高,乙醇最 好以噴霧法加入,分布較均勻。也可以將乾浸膏細粉置包衣鍋中,邊轉動邊將潤濕劑以霧狀噴入,逐漸地濕粘成粒,再繼續轉動至乾燥,此法稱噴霧轉動制粒。浸膏 粉制粒法顆粒質量較好,壓出的藥片外觀光滑,色澤均勻一致,硬度也易控制,但工序複雜,費工時。
全浸膏片因不含藥材細粉,服用量少,易達到衛生標準,尤其適用於有效成分含量較低的中藥材製片,如石淋通片、穿心蓮片等。
提純物制粒法
將提純物細粉與適量稀釋劑、崩解劑等混勻後,加入粘合劑或潤濕劑,制軟材,制顆粒。如北豆根片、鹽酸黃連素片等。
(2)不同操作的制粒方法
擠出制粒
濕顆粒法製片生產工藝中,無論是藥材全粉、半浸膏粉、全浸膏粉及提純物細粉等,均需用濕法進一步制顆粒,而擠出制粒則是套用最多的方法。粉料加粘合劑或 潤濕劑或稠浸膏,混合均勻後成軟材,通過搖擺式或鏇轉式顆粒機,擠壓成顆粒,再乾燥。顆粒所用的粘合劑或潤濕劑的用量,以能製成適宜軟材的最少用量為原 則。一般與下列因素有關。a.原輔料本身的性質:如粉末細、質地輕鬆、乾燥、在水中溶解度小及粘性差時,粘合劑的用量宜多些;反之,則用量少些。b.粘合 劑本身的溫度和混合時間的長短:如粘合劑溫度高用量可減少;軟材混合時間長則粘性大,製成的顆粒較堅硬。由於原輔料性質及操作的差異,很難定出統一的規 格,一般軟材的軟硬度以手緊握能成團,而用手指輕壓團塊即散裂者為宜。[醫學 教育網 蒐集 整理]
流化噴霧制粒
又稱流化床一步制粒,沸騰制粒,系指利用氣流把粉末懸浮,呈流態化,再噴入粘合劑液體,使粉末凝結成粒,此法通入的氣流溫度可以調節,能把混合、制粒、乾燥等操作在一台沸騰制粒器中完成。流化噴霧制粒是新型制粒技術,國內已有成型設備。
③滾轉制粒法
將浸膏或半浸膏細粉與適宜的輔料混勻,置包衣鍋或適宜的容器中轉動,在滾轉中將潤濕劑乙醇或水呈霧狀噴入,使潤濕粘合成粒,繼續滾轉至顆粒乾燥。
④噴霧乾燥制粒法
將中藥水煎液濃縮到一定的相對密度(約為1.1~1.2)後,利用噴霧乾燥設備,將藥物濃縮液送至噴咀後與壓縮空氣混合,形成霧滴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