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冠香樟

全冠香樟

全冠香樟(拉丁學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樟科常綠喬木,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及西南等地區。樹皮幼時綠色,平滑。葉薄革質,卵形或橢圓狀卵形。花黃綠色,球形的小果實成熟後為黑紫色。可用在美化環境,是城市綠化的優良樹種,也可運用於建築和家具。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全冠香樟 全冠香樟

常綠喬木。樹皮幼時綠色,平滑;老時漸變為黃褐色或灰褐色縱裂。冬芽卵圓形。葉薄革質,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5—10厘米,寬3.5—5.5厘米,頂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圓形,離基3出脈,近葉基的第一對或第二對側脈長而顯著,背面微被白粉,脈腋有腺點。花黃綠色,春天開,圓錐花序腋出,又小又多。球形的小果實成熟後為黑紫色,直徑約零點五公分;花期4—5月,果期8—11月。 灰褐色的樹皮有細緻的深溝縱裂紋。樟樹全株具有樟腦般的清香,可驅蟲,而且永遠不會消失。葉互生,紙質或薄革質,樹幹有明顯的縱向龜裂,極容易辨認。樟樹的小花非常獨特,外圍不易分辨出花萼彌或花瓣的花有6片,中心部位有9枚雄蕊,每3枚排成1輪。

生長環境

全冠香樟 全冠香樟

喜光,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水濕,但當移植時要注意保持土壤濕度,水澇容易導致爛根缺氧而死,不耐乾旱、瘠薄和鹽鹼土。主根發達,深根性,能抗風。萌芽力強,耐修剪。

生長於亞熱帶土壤肥沃的向陽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生長區域海拔可達1000M。

分布範圍

全冠香樟分布於長江以南及西南,主要培育繁殖基地有江蘇沭陽、浙江、安徽等地。

主要價值

香樟適用在美化環境、保持水土、木材利用、藥物利用、製取樟腦、飼養樟蠶、飼養烏鶇、做食品香料、作為茶葉飲用、茶樹套種提高茶葉香氣品質、驅蚊辟邪、止瘟疫、製作衛生香、神香、驅蚊香、製作根雕工業品等。

香樟樹種枝葉茂密,冠大蔭濃,樹姿雄偉,能吸菸滯塵、涵養水源、固土防沙,是城市綠化的優良樹種,廣泛作為庭蔭樹、行道樹、防護林及風景林。配植池畔、水邊、山坡等。在草地中叢植、群植、孤植或作為背景樹。

樟木是一種很好的建築和家具用才,不變形,耐蟲蛀。民間多用樟木雕刻佛像。而樟腦為樟樹根、乾、枝、葉經蒸餾加工製成的顆粒狀結晶。

1.

香樟適用在美化環境、保持水土、木材利用、藥物利用、製取樟腦、飼養樟蠶、飼養烏鶇、做食品香料、作為茶葉飲用、茶樹套種提高茶葉香氣品質、驅蚊辟邪、止瘟疫、製作衛生香、神香、驅蚊香、製作根雕工業品等。

2.

香樟樹種枝葉茂密,冠大蔭濃,樹姿雄偉,能吸菸滯塵、涵養水源、固土防沙,是城市綠化的優良樹種,廣泛作為庭蔭樹、行道樹、防護林及風景林。配植池畔、水邊、山坡等。在草地中叢植、群植、孤植或作為背景樹。

3.

樟木是一種很好的建築和家具用才,不變形,耐蟲蛀。民間多用樟木雕刻佛像。而樟腦為樟樹根、乾、枝、葉經蒸餾加工製成的顆粒狀結晶。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果實成熟時自行脫落,有鳥類啄食。

種子繁殖:應隨采隨播,每公斤種子7,200-8,000粒,發芽率70-80%,每畝播種量10-15公斤。

栽培技術

育苗技術

時間:每年十至十二月,將已成熟的種子採下,然後混沙貯藏,三月初即可催芽播種。

整地:在冬初進行第一次耕耙,播種前進行第二次耕耙,並施足基肥,基肥一般用腐熟廄肥,每畝1500~2000公斤或碳胺50公斤,磷肥50公斤、菜餅150公斤,然後築成高床,一般床高35~50厘米,床寬1.2米。

催芽:三月初樟樹播前需催芽,可用50℃的溫水浸種,當溫水冷卻後再換50℃水重複浸種3~4次,可使種子提早發芽10~15天。

播種:條播行距20厘米左右,每畝播種量10~15公斤,播後覆土蓋稻草或地膜,保持苗床表土濕潤,以利種子發芽。

撫育管理:幼苗出土後應及時揭去稻草或地膜,待幼苗長出數片真葉就可以開始間苗,苗高10厘米左右可進行定苗。樟樹每畝留苗2萬株左右。7月份以後,要加強肥水管理,經常鬆土除草。秋末停止追肥、灌溉。追肥一般2~3次,前二次可用尿素7~10斤,最後一次可用尿素10公斤、磷肥7.5公斤。 樟樹1年生苗可達50厘米以上,地徑達0.7厘米以上。

移栽:時間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較為適宜,移植密度每畝1500株左右。隨起隨移,移栽後離地10厘米左右截桿,當芽長到10厘米左右可定主桿,剪去多餘枝芽,留一個比較粗壯的枝 。冬季床面施廄肥2000公斤。這樣3年生苗木胸徑可達3厘米以上。

病蟲防害

有白粉病、黑斑病、樟葉蜂、樟稍捲葉蛾、樟巢螟、樟天牛等病蟲為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