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言語

內部言語

內部言語是一種自問自答或不出聲的言語活動。內部言語是在外部言語的基礎上產生的。內部言語和外部言語之間有密切的關係。一方面沒有外部言語就不會有內部言語;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內部言語的參與,人們就不能很好地進行外部言語的活動。其特點是:隱蔽性和簡略性。

言語的種類

言語的活動通常分為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兩類。外部言語包括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兩類。口頭言語又分為獨白言語和對話言語兩類。

內部言語與外部言語

內部言語是不起交際作用的言語過程,是個人思考時的言語活動。內部言語不發出聲音,但言語運動器官實際上仍在活動,它向大腦傳送動覺刺激,執行著和出聲說話時相同的信號功能。E.雅科布森將電極裝在被試的下唇或舌尖上,令被試數數或算簡單算術題,或誦讀一首詩。第1次出聲地進行,第2次默默地進行,所得的動作電流節律基本相同。這說明默默思考時也有言語運動器官的活動,且性質是相同的。外部言語應當連貫和詳盡,否則別人不易理解;內部言語則是向自己說的,可以簡略和概括,甚至可以用一個熟悉的詞或一個短詞組(只有一個主語或一個謂語)代替一系列完整的句子。

內部言語是在外部言語的基礎上形成的。人們在說話過程中,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轉化──外化。內部言語轉化為外部言語的過程,是從簡略、概括的言語轉向展開的,別人能夠明了的言語的過程。兒童在言語修養不足時,轉化可能產生困難,或詞不達意,或他人不明所說,或所說非所想。故外化必須經過一定的訓練。外部言語也向內部言語轉化──內化,這種轉化在3歲左右兒童中即可見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