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哈蜜瓜

內蒙哈蜜瓜

內蒙古河套平原是中國哈密瓜主要產區之一,河套蜜瓜個色澤正宗,香甜味美,倍受海內外客商的喜愛。

哈密瓜簡介

內蒙古哈密瓜內蒙古哈密瓜
哈密瓜是產於西北乾旱地區的果品。屬葫蘆科植物,是甜瓜的一個變種。源於突厥語“卡波”,意思即“甜瓜”。我國只有新疆甘肅敦煌以及內蒙古阿拉善盟一帶出產哈密瓜。該水果有180多個品種及類型,又有早熟夏瓜和晚熟冬瓜之分。冬瓜耐貯存,家裡藏的冬瓜可以放到來年春天,味道仍然新鮮。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稱,含糖量在15%左右,形態各異,風味獨特,有的帶奶油味,有的含檸檬香,但都味甘如蜜,奇香襲人,飲譽國內外。在諸多哈密瓜品種中,以“紅星脆”、“黃金龍”品質最佳。哈密瓜不僅好吃,而且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

種植技術

土地準備

內蒙古哈密瓜內蒙古哈密瓜
哈密瓜地提倡深秋翻,深度大於30厘米。翌年4月初開溝施肥,溝的方向以南北方向最佳。施肥方法是:沿瓜溝中心兩側各60—65厘米開一個30厘米深的施肥溝,再撒入有機肥及混合好的化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二銨15千克、硫酸鉀10千克。用機械開瓜溝,人工整理,整好的溝上口寬80—100厘米,下口寬15—20厘米,溝深大於40厘米。

種子處理

播種前1天用200倍的40%甲醛溶液浸種2小時,用清水漂洗乾淨,瀝乾後再噴100倍的辛硫磷,待播的種子用紗布或布包好,置於陰涼處。

播前灌水

瓜溝長度不超過40米,超過時中間應修毛渠,40米瓜溝內水平面距溝頂相差不超過10厘米,超過時瓜溝中間應修滾水壩,以控制水面高度。播前應灌2次水,第1水澆淺一點,第2水澆深一點,使水面儘量接近溝頂。

播種

“先點種後鋪膜”的方法適宜於播種時氣溫較低,或者需要提前上市適當提前播種的瓜地。2005年5月,阿勒泰市連續20天的陰雨低溫天氣,凡是用此方法播種的,均苗齊苗壯。其主要技術是:當播前水自然降落後,用刨耙沿水位線刨平後,在距溝邊5厘米處用柳葉鋤開一個深7—9厘米、直徑10厘米左右的小坑,每穴點2—3粒種子,點種後覆1厘米厚的潮濕土,再用半握拳進行輕鎮壓,使種子和土壤充分接觸,以利於種子吸水和萌發,然後鋪膜並打腰帶,播種後5—7天,種子即可發芽出土。由於幼苗生長在小溫室的環境內,十分有利於幼苗的生長發育。“先鋪膜後點種”的方法適宜於播種時氣溫較高或者播期較晚的哈密瓜,當播前水自然降落後,用刨耙沿水位線刨平,然後鋪膜,鋪膜時注意每隔5米打一腰帶,膜鋪好後,將種子點於距溝邊5—8厘米、深2厘米的濕土內,用手輕壓濕土,使種子和土壤充分接觸,上面撒上1—2厘米厚的乾土。

苗期管理

先點種後鋪膜的條田注意防止高溫燙苗。出苗後,隨著溫度的增加,用直徑1.5厘米的木棒,一頭削尖,在幼苗的側面扎一小孔,隨著幼苗長大和氣溫的升高,開的孔逐漸增大,以不燙苗為原則。若先鋪膜後點種應注意防止土壤板結和大風。播種後遇雨,應破除板結,以利幼苗出土,出土後,在苗的上風頭擋一大土塊或石塊,或者堆土防風。

及時定苗

定苗在幼苗4—5片真葉時進行,先點種後鋪膜的條田選擇一個氣溫較低的下午或陰天,放苗和定苗1次完成,放出1株健壯的苗,其余苗連同雜草用地膜壓住,再封上土。先鋪膜後點種的條田選1株健壯苗,其它連根拔出後封土。

其他有關產品

哈密瓜味奶乾哈密瓜味奶乾
內蒙古根據當地特色,將取出奶皮的牛奶盛於桶內發酵,並加入哈密瓜汁,用布袋裝起吊晾,用馬尾或細線切成片狀,置木板上晾曬數日即成哈密瓜味的奶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