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技大學國際學院

內蒙古科技大學國際學院

內蒙古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是內蒙古科技大學18個教學學院之一,是基於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實施高等教育國際化基礎上設立的國際合作項目教學學院。國際學院位於內蒙古科技大學主校區,並在大學西校區設有國際文化交流語言培訓中心,該中心專門負責學院基礎語言培訓項目。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內蒙古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是內蒙古科技大學17個教學學院之一,是基於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實施高等教育國際化基礎上設立的國際合作項目教學學院。國際學院位於內蒙古科技大學主校區,並在大學西校區設有國際文化交流語言培訓中心,該中心專門負責學院基礎語言培訓項目。 地址:內蒙古包頭市昆區阿爾丁大街7號。郵政編碼:014010
國際學院承擔內蒙古科技大學與澳大利亞西澳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澳大利亞科廷科技大學(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澳大利亞伊迪斯•科文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及與德國齊根大學(Siegen University)、德國卡塞爾大學(Kassel University)等國外數所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同時也與《1+2+1中美人才培養計畫》中的八所美國大學簽訂了合作項目。合作辦學項目經國家教育部、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批准,按國家計畫統一招收本、專科學生。
國際學院現設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環境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冶金工程、金屬材料工程八個專業方向。國際學院的辦學宗旨為:引進國外的優勢教育資源、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管理模式,注重對學生進行適應國際化需求的學習理念、能力和技能的培養。
國際學院的教學計畫由中外雙方學校共同制定,課程講授由中外雙方教師共同完成,學院常駐外國教師、專家若干名,承擔學生的外方語言課程、國外文化背景教學和各專業部分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的教學。 各專業新生錄取納入每年國家統一的招生計畫,錄取外語語種為英語,並設定最低分數。
目前內蒙古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正在全力提高辦學層次,積極準備與國外大學合作開辦碩士項目;同時努力拓寬辦學專業,近年內將本科合作辦學專業方向拓展至14個。

內蒙古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正在全力開拓進取,力求以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培養和鍛造適應全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需求的、具有創新意識的、知識新、技能強的國際化套用人才!

師資隊伍

內蒙古科技大學國際學院組建了一支學術水平高、思想素質好、業務能力強、開拓進取、樂於奉獻、教書育人的師資隊伍。為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奠定了了良好的人才基礎。通過自己培養、引進等措施,教師的學緣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得到很大改善。
目前學院有專屬講授語言課程的中方教授和外方教師若干名,且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院將大批引進外方專家來擔任外方語言課程、國外文化背景教學和各專業部分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的教學。
同時,由於學院包含多個專業方向,因此學院與其他二級學院也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專業課程的教學聘請同專業的其他二級學院的有經驗的中方教師講授。
目前學院具有碩士學位的教職工約占教師總數的58.8%。
留學歸國人員約占教師總數的17.8%。
外方教師、專家約占教師總數的30%。

學校歷史

內蒙古科技大學坐落在首批全國文明城市、美麗的草原鋼城―包頭。她始建於1956年,最初為包頭鋼鐵工業學校和包頭建築工程學校,1958年兩校合併組建包頭工學院,1960年更名為包頭鋼鐵學院,隸屬原冶金工業部,1998年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理,成為中央與地方共建的高校。2000年內蒙古煤炭工業學校併入,2003年更名為內蒙古科技大學。

內蒙古科技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

經過50年、幾代人的連宵躬耕,今天的內蒙古科技大學已發展成為以冶金材料、稀土套用、熱能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礦業工程為特色,以工為主,工、理、文、管、經、法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占地1700多畝,設有材料與冶金學院等17個學院,74個本、專科專業,3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各類在校生2萬2千多人。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157人,其中教授126人,副教授449人;校外兼職博士生導師3人,副導師12人;碩士生導師181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107人、碩士學位者445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3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或被授予內蒙古有突出貢獻優秀中青年專家稱號;內蒙古優秀學科帶頭人、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各1人,內蒙古“32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才17人,內蒙古教育系統“11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才9人。
學校擁有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內蒙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個內蒙古重點實驗室;6個內蒙古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內蒙古生產力促進中心;3個包頭市工程研究中心和 1個校企聯合實驗基地;1個實踐訓練中心;12個實驗總室,60個實驗室,3個教輔中心,3個研究所。建成了較為先進的校園網路系統和多媒體教室;現代化的的圖書館初步實現了館藏資源數位化和網上資源館藏化,開通了中國學術期刊文獻等多個專項檢索服務系統;出版有《內蒙古科技大學學報》
“十五”以來,學校先後承擔了包括2項國家“973”預研項目在內的國家重點攻關課題、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國防科研課題、國家計委重點攻關課題、國家教育部課題等47項、省部級課題107項。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的論文156篇,科技經費總額1.5億元,高科技產業總產值2.4億元。獲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1995年,1998年三等獎各1項,2006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5項(內蒙古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內蒙古哲學社會科學獎5項,地市級科技進步獎12項。2000年以來,獲省部級以上優秀教學成果、教材獎12項(國家級1項)。完成專著、統編教材109部,專利36項,連續3年被自治區政府評為科技工作先進單位。校長李保衛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特別貢獻獎、第五屆烏蘭夫基金獎、西部大開發突出貢獻獎。並與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重慶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兄弟院校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日本等國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師資培養、科技合作、學術交流、聯合辦學等長期合作關係。畢業生的就業率、就業層次和就業質量一直保持內蒙古自治區高校前列。
沐浴著新世紀陽光,內蒙古科技大學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高舉“發展是硬道理”的旗幟,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培養創新人才為己任,革新人才培養模式,施行目標責任管理,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科、專業建設,以昂揚的姿態朝著內蒙古一流,國內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目標邁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