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與外向

我們可以看出,外向的人對環境的變化比內向的人要敏感和迅速一些,但兩者沒有優劣之分。 費洛依德則認為,外向性格是健康的象徵,而內向性格者具有精神病的傾向。 健康的內向性格是自然的、和諧的狀態,這樣的人有著與他的性格相適應的能力和理想。

對內向和外向性格的優劣判別,專家們的意見不太一致。瑞士精神實現 學家榮格認為內向者的興趣所在不是外部世界而是自己的內心世界,即自己的觀點、思想、情感和行為;而外向者則把心理能量或者興趣指向環境中的一切。我們可以看出,外向的人對環境的變化比內向的人要敏感和迅速一些,但兩者沒有優劣之分。費洛依德則認為,外向性格是健康的象徵,而內向性格者具有精神病的傾向。
另一位著名的研究個性的心理學家艾森克,認為內向性格者的大腦皮層非常敏感,即使是不太強烈的外界刺激,也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反應。所以為了保護自我,他們會逃避周圍的世界,控制自己的願望或約束自己的行為,以減少與他人的交流,同時減少產生衝突和受到傷害的可能性。而性格外向者的情形則相反,他們的大腦皮層相對來說不那么敏感他們需要從外界環境中得到更多的刺激,藉以克服自身大腦皮層的遲鈍性。如果艾森克是對的,那我們可以簡單地說,從純生理角度看,內向者比外向者要"聰敏"一些。
專家們的說法不一,誰是誰非難以分辨。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出,內向者與外向者其實是各有短長。但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度的問題。極端的內向和極端的外向肯定都不是好事。從統計學上說,這兩類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多數人是處在內外之間的某一處,或者稍偏內,或者稍偏外。
很多性格內向的人對自己不滿意。他們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希望自己能外向一點、活躍一點;他們並不知道,有許多性格外向的人對自己也不滿意,也找心理醫生,希望能變得穩重、成熟一些。所以對自己不滿的原因可能不是因為內向或者外向,而可能是別的更深的原因。
據統計,在心理醫院做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人中,性格內向和性格外向的人總數大約相等,但是,內向者比外向者更容易罹患心理疾病。如常見的對人恐怖症、精神分裂症等。
據毛毛說,她的父親、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就是一個內向的、沉默寡言的人。國外的領導人對鄧小平的評價是:一位說得少、做得多的偉大政治家。這很符合孔子所說的君子的標準:訥於言而敏於行。用心理學的語言來說,就是:一個健康的人格也許應該是,在說話方面顯得有些"內向",而在行動方面卻是"外向"的。
我們可以把內向性格分為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兩種。健康的內向性格是自然的、和諧的狀態,這樣的人有著與他的性格相適應的能力和理想。而且,牌這種狀態的人對這一狀態沒有太大的不滿,並且願意承受那份孤獨,那我們就可以認為他的內向性格非但沒有什麼不好,反而有助於他成功。
不健康的內向性格是不自然、不和諧的狀態,這樣性格的人給人一些憂鬱、壓抑甚至悲傷。他們明顯地對自己的狀況不滿意,而且會為自己拙於言辭或在公共場所表現不佳而深深地自責。由於長期的退縮他們也會散失一些實際的利益,這同樣也是他們不能接受的。表面看來,這樣的人可能很安靜,內心卻衝突不斷。一方面,他也渴望交流,渴望了解他人也被他人了解;另一方面,由於在交流中受到了太多的傷害,他總是對交流的情景和結果心存畏懼。如果是這樣的內向,就該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了。
大自然造物,最偉大之處就在於她的創造是豐富多彩、絕不雷同的。我們感謝她也創造了性格各異的人。人生在世,與人打交道是最有趣味的事。其中最大的趣味,就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都有自己獨有的經歷和個性。對於每一個個人而言,他生活的一項重要使命就是:充分地了解自己,並全充會體驗、享受和發展他的獨一無二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