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骨盆

入骨盆

寶寶在生長的過程中是越長越大的,他/她會長到超出骨盆的程度。但是寶寶要出生的時候,需要往下面運動,才能從產道出來。所以他還要再入盆。

特點

(一)骨盆四壁恥骨聯合短而寬,恥骨弓角度較大,骶岬突出較小,坐骨棘平伏,骨盆腔呈圓筒形,淺而寬。

(二)骨盆入口近乎圓形或橢圓形。

(三)骨盆出口寬大、坐骨結節間距寬闊。

骨盆腔

骨盆腔為一前短後長的彎曲圓柱形管道,為便於了解分娩時胎兒在產道中的行經過程,現將骨盆的形狀,按以下三個平面分別敘述,由上至下為入口平面、中平面、 出口平面。

入口平面

為大小骨盆的交界面(即 盆腔的入口),呈橫橢圓形,徑線如下:

(一)前後徑為恥骨聯合上緣至骶岬前緣中點距離,又稱骶恥內徑,平均長約11cm。

(二)橫徑是入口平面最大徑線,為兩髂恥線間的最寬距離,平均約13cm。

(三)斜徑左右各一條,為一側骶髂關節至對側髂恥隆突間的距離,長約12.5cm。從左骶髂關節至右髂恥隆突者為左斜徑,反之為右斜徑。

臨床上以前後徑為最為重要,扁平骨盆的前後徑較小,將影響兒頭入盆。

骨盆中段

中上段為骨盆腔的最寬大部分,近似圓形,其前方為恥骨聯合後方的中點,兩側相當於 髖臼中心,後緣位於第二、三骶椎之間。下段為骨盆的最小平面(所謂的中平面)系恥骨聯合下緣、坐骨棘至骶骨下端的平面,呈前後徑長的橢圓形。前後徑約11.5cm,橫徑(坐骨棘間徑)長約10cm。

出口平面

由兩個以 坐骨結節間徑為其共同底線的三角平面組成。前三角的頂為恥骨聯合下緣,兩側邊為恥骨降支,後三角的頂為尾骨尖,兩側邊為骶骨結節韌帶。坐骨結節間徑,即出口橫徑,平均長9cm。恥骨聯合下緣至尾骨尖間距離為其前後徑,平均長9.5cm。分娩時尾骨尖可向後移1.5~2cm,使前後徑伸長至11~11.5cm。兩側恥骨降支在恥骨聯合下方形成一接近直角的恥骨弓。由恥骨聯合下緣至坐骨結節間徑的中點稱“前矢狀徑”,平均長6cm;骶尾關節至坐骨結節間徑的中點稱“後矢狀徑”,平均長9cm。臨床上單純出口平面狹窄少見,多同時伴有骨盆中平面狹窄。

骨盆地

骨盆地是指連線骨盆腔各平面中心上噗的假想軸線。此線上段向下向後、中段向下、下段側向下向前。

骨盆底

骨盆底由三層 肌肉和筋膜組成,它封閉骨盆出口,並承載和支持分腔內的器官。

一、外層為會陰 淺筋膜與肌肉組成,包括會陰淺橫肌、球海綿體肌、坐骨海綿體肌和 肛門外括約肌。均會合於陰道處口與肛門之間,形成 會陰中心腱。

二、中層為尿生殖膈,復蓋在恥骨弓及兩坐骨結節間所形成的骨盆出口前部的三角平面上。包括會陰深橫肌及尿道括約肌。

三、內層稱為 盆膈,由提肛肌、 盆筋膜組成,為尿道、陰道、直腸所貫穿。

骨盆與分娩

女性骨盆是產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胎兒經陰道娩出的必經之路,其大小、形狀直接影響到分娩。因此,對其構造和特點,應有較清楚的了解。

骨盆是女性陰道分娩胎兒的必經之途,它由骶、尾、髖骨構成、並由關節、韌帶將它們連在一起。骨盆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寬大,對分娩關係不大( 產科稱為假骨盆);而其下部與分娩關係十分密切(稱為真骨盆),所謂的“骨產道”即指這一部分而言。真骨盆根據它與分娩的關係又分為三個平面,即入口、中腔及出口平面。這三個平面都是比較狹窄的部分,分娩時胎兒可受到阻力,尤其中腔平面是最窄的部分。

骨盆的大小及形狀對分娩的難、易影響很大,它與產力及胎兒構成了分娩的三要素。正常的骨盆,如產力及胎兒無異常,胎兒很容易娩出。明顯狹窄的骨盆,活的胎兒根本不能娩出。相對狹窄的骨盆,常需要決定於胎兒及產力情況。

女性骨盆在解剖上如若寬而淺,就利於胎兒通過。但並非所有婦女骨盆的形狀均如此。有的發育上有變異,類似男人型的骨盆,即骨盆深而窄,骨盆前後徑相對長,而橫徑相對較短,胎兒就不易娩出。有的骨盆呈偏平狀,入口前後徑很短,胎兒就不能通過骨盆人口。但有的骨盆入口正常,中、下平面越來越窄,稱為 漏斗骨盆,亦會造成難產。某些情況下,由於骨及關節病變也可造成骨盆形狀的異常,如因缺鈣引起的 佝僂病(骨軟化症),它可以造成骨盆嚴重變形,變得十分小,胎兒根本不能從陰道分娩。偶有外傷造成骨盆骨折,日後發生畸形的,這些均可能造成分娩時難產。除非有明顯的畸形,一般不能只從外形就準確地判斷骨盆的大小。因此婦女 懷孕後一定要做 產前檢查,實際測量骨盆的大小,必要時還需用X線來準確地測量骨盆的情況。

相關知識

腹直肌 - 大網膜-膀胱隱窩 - 迴腸- 股動脈和 股靜脈- 髂腰肌 - 縫匠肌- 闊筋膜張肌 -臀中肌 - 臀大肌 - 股骨頭 -股骨頭凹-圓韌帶 -坐骨 -子宮 -直腸子宮凹-尾骨 -直腸 -盆膈 -閉孔內肌。

腹直肌-大網膜-膀胱 -股動脈和股靜脈-髂腰肌 -縫匠肌 -股直肌 -闊筋膜張肌 -臀中肌-臀大肌 -股骨頭 -股大轉子-坐骨-子宮 -直腸子宮凹 -尾骨 -坐骨肛門窩-直腸 -盆膈-閉孔內肌,內側部分-閉孔內肌,外側部分。

腹直肌 - 膀胱 -股動脈和股靜脈 -閉孔外肌 -髂腰肌 -縫匠肌 -股直肌-闊筋膜張肌-臀中肌-臀大肌 -股骨頸-坐骨-子宮頸 -子宮頸 -坐骨肛門窩 -直腸 -肛提肌 (恥尾肌,髂尾肌) -閉孔內肌,內側部分-閉孔內肌,外側部分。

腹直肌 -膀胱-股動脈和股靜脈-閉孔外肌-髂腰肌-縫匠肌-股直肌 -闊筋膜張肌- 臀中肌-臀大肌 -股骨頸-坐骨- 子宮頸 -子宮頸 -坐骨肛門窩 -直腸-肛提肌 (恥尾肌,髂尾肌) -閉孔內肌,內側部分 -閉孔內肌,外側部分。

坐骨海綿體肌 -球海綿體肌-陰蒂腳-陰道 -尿道 -前庭球(海綿體) -大隱靜脈-股動脈和股靜脈-縫匠肌-股直肌-股中間肌-闊筋膜張肌-股外側肌 -股方肌 -臀大肌 -大收肌 -股骨 -坐骨-坐骨肛門窩- 直腸 -肛提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