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意外傷害

二級預防:傷害發生時,減少傷害的程度。 2.被動干預:外界配備安全措施,減少傷害發生。 5.溺水的應急處理清理氣道,觀察溺水者是否有呼吸,若呼吸微弱,及時進行,心肺復甦。

兒童意外傷害的預防

2. 國際疾病分類(ICD—10)已將其單獨列為一類,其中包括交通事故、溺水、窒息、中毒、燒(燙)傷、跌落、動物咬傷、自殺或他殺等等。
3. 最新顯示,全世界每年有100多萬14歲以下的兒童死於意外傷害,中國意外傷害占兒童死因總數的26.1%,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 。讓兒童“遠離意外傷害”刻不容緩!幼教老師、學校老師、家長有必要了解預防兒童意外傷害方面的知識。

分布

1. 發生的類別很多,我國意外傷害比例順序為:交通事故、中毒、跌落傷、燒傷、溺水、其他意外損傷(窒息、動物咬傷)
2. 城市以車禍為主,農村以溺水為主
3. 南方以溺水、窒息、車禍居多,北方則以窒息、中毒、車禍較多

主要原因

1. 發生的原因主要在於一些家長(監護人)忙著工作而疏於對兒童的照顧、農村公路和河溏管理不到位,健康教育不普及、搶救系統不健全、居室布局或物品放置使用、管理不合理
2.兒童意外傷害多發生於家長、教師和其他監護人麻痹大意的情況下,不少家長或老師缺乏防止兒童意外傷害意識,根本想不到孩子會發生意外傷害事故
因此,學校、托幼機構、商店、遊樂場等公共場所,都必須具有危機感,不能麻痹大意,變各種意外為意料之中,盡最大可能防止兒童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

最常見類型常見的意外傷害

外傷(車禍、墜落、跌傷等)、燒燙傷、動物咬傷、溺水、中毒、氣管異物、精神傷害等。

2嬰兒意外窒息

新生兒和小嬰兒不會抬頭或不會翻身,母嬰同睡一張床,甚至和嬰兒同睡一個被窩,往往由於被子堵塞嬰兒口鼻而發生窒息死亡。母乳餵養嬰兒時,孩子邊吃邊睡,當母嬰入睡後,乳房堵塞嬰兒口鼻,亦可發生窒息死亡.新生兒和幼小嬰兒,不會翻身,如果採取仰臥位睡眠,一旦孩子發生嘔吐,嘔吐物流入氣管,亦可引起窒息和死亡
另外,為嬰兒餵奶、餵水或餵藥方法不當,容易造成嗆水或嗆藥,而引起窒息死亡

氣管異物吸入(氣道堵塞)

異物吸入是指各種異物不慎被孩子吸入呼吸道,異物可能停留呼吸道任何部位,重者可造成窒息立即死亡。

溺水

在溺水者中,最多的是少年兒童。尤其是那些沒有成人陪同而自行去游泳的孩子。冬初及早春,水面剛剛結冰,或是堅冰已開始融化,冰層變薄,此時兒童最易發生踏碎冰面溺水事故。幼兒由於溺水而致死的事件也極為常見。據統計,2004年我國1-4歲兒童因溺水死亡的為第三位死亡原因。這些孩子主要不是由於游泳溺水,更多的是由於不慎跌入水中致死

藥物中毒

兒童藥物中毒主要由於兩種原因引起,一是家長不了解兒童用藥知識,自行濫用藥物引起中毒;二是兒童偷吃藥物引起中毒。1-3歲幼兒好奇心強,常趁大人不注意,偷拿藥片服用,造成中毒

分類

1.輕傷:一般的撕列傷、不影響生命,一般在門診處理,無需住院治療。
2.中等傷:包括四肢長骨骨折,廣泛軟組織損傷,需住院治療。
3. 重傷:包括嚴重休克、內臟器官損傷和腦損傷等,有生命危險,必須接受緊急治療。

地點

1.家庭 52%a
2. 街道 19%
3. 學校(幼稚園) 12%
4.其它 17%

意外死亡分布特點

1.兒童意外死亡前七位死因依次為溺水、窒息、車禍、機械窒息、中毒、外傷、燒傷
2. 城區以外傷為主,郊區以溺水、車禍、窒息為主,。
3.兒童男童意外死亡是女童的1.7倍,其中男童溺水死亡是女童的3倍
4.意外死亡以5、6、7、8月死亡水平較高,其中6月份死亡比例最高
5.意外死亡的兒童中,有87.45%的兒童在家由其父母或他人帶養

危險因素

年齡

幼兒期和學齡前期的兒童能獨立行走,活動範圍增大。而且有較強的好奇心,易發生燒傷、溺水和墜落。
學齡期兒童因對危險性估計不足,易在行走時發生創傷,如與腳踏車或機動車有關的傷害。

社會經濟狀態

貧困是兒童創傷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因為燒傷、溺水和車禍而死亡的人數貧困家庭的兒童是其他家庭的2-4倍,傷害死亡率與家庭收入成反比例關係。

不同年齡階段兒童非致命傷害的原因不同:

嬰兒主要為跌(墜)落、燒(燙)傷或切割傷;
學齡前兒童主要為碰撞、切割傷、
學齡前兒童跌(墜)落,騎車、溜冰、與體育活動有關的創傷及機動車交通事故逐漸增多。

防治

1.意外傷害有其發生、發展的規律,有與其相匹配的危險因素,而且有預防和診治的有效方法
2.不少家長或教師,甚至部分預防保健人員缺乏防止兒童意外傷害意識
3.通過健康教育有效地干預,開展預防兒童意外傷害健康促進與綜合干預活動,保護兒童健康成長,是非常必要的,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是非常巨大的
4.加強兒童安全知識教育和社會宣傳
5.建立一個兒童意外傷害自然保護體系
6.全社會都來關注兒童安全
7.在美國,1989年開始了“全美兒童安全”的宣傳活動,16年來,兒童意外傷害的死亡率在美國已降低了39%

預防和干預

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傷害前,通過減少暴露的機制預防傷害的發生。
二級預防:傷害發生時,減少傷害的程度。
三級預防:傷害發生後,控制傷害的後果。

干預:

1.主動干預:自身選擇安全措施或採取某些行為方式,避免傷害發生。
2.被動干預:外界配備安全措施,減少傷害發生。
兩者必須有機地結合才能有效降低兒童傷害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3. 常規干預措施:
工程干預、經濟干預、強制干預、教育干預
具體干預措施:
針對不同傷害原因和影響因素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醫學社會學心理學行為學的學者和有關部門的人士要共同合作。
加強健康促進,避免兒童傷害。
制定相關法規,加強對公路車輛行駛和農藥的規範管理。為兒童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危險地區設定一些安全標識或安全保護裝置,如在湖泊邊應有警告標識。

十一、幾種意外傷害的處理

1.燙傷後的應急處理
離開熱源,切勿脫掉衣服,立即用乾淨的水沖洗降溫,不要在傷口上隨意塗抹東西。1.扎傷的應急處理
不要拔除扎入人體內的異物,及時送醫院。
2. 動物咬傷的應急處理
清水沖洗創面,將被污染的血擠出體外,去醫院注射狂犬疫苗
3.氣管異物的應急處理
拍背法---讓小兒趴在救護者膝蓋上,頭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使小兒咯出異物。催吐法---用手指伸進口腔,刺激舌根催吐,適用於較靠近喉部的氣管異物。迫擠胃部法---救護者抱住患兒腰部,用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頂壓其上腹部,用力向後上方擠壓,壓後放鬆,重複而有節奏進行,以形成衝擊氣流,把異物衝出。鼓勵孩子咳嗽。 上述方法未奏效時,應分秒必爭儘快送醫院耳鼻喉科,呼吸停止給予口對口人工呼吸。
4.煤氣中毒的應急處理
切斷氣源,開窗通風,將病人抬到通風良好的地方,保持側臥位,注意保暖。
5.溺水的應急處理
清理氣道,觀察溺水者是否有呼吸,若呼吸微弱,及時進行,心肺復甦。
6.高空墜落的應急處理
快速取出孩子身上的硬物和各種用具,解開衣領扣,身體平移到擔架或硬板上,平穩快速送往醫院,切勿抱起孩子或抬起身體的一側。
7.外傷出血常規處理
血液由傷口慢慢滲出,只需家庭消毒簡易包紮即可;如果是大的血管出血,需在送醫院之前進行前期緊急止血:首先是傷口高於心臟平面,然後用乾淨布(最好是消毒敷料)覆蓋於創口上,用手施加適當壓力以利於止血,可加用止血帶結紮止血(時間不宜過長,每十分鐘松一次)並儘快送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