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乳糖酶

關於乳糖

乳糖只存在於乳中,牛乳中乳糖含量為4.7%,人乳中乳糖含量為7%左右。乳糖在乳中全部呈溶解狀態存在。乳糖具有較高的生理功能。

它為機體提供能量:1g乳糖可產能約16.75kJ,可促進鈣的吸收;

乳糖具有整腸作用,在結腸內促進乳酸菌和雙歧桿菌生長,抑制其它有害細菌的繁殖,對於維持腸道內微生態平衡有很大作用;

乳糖還是糖蛋白和糖脂的組成成分,參與細胞的活動;

乳糖水解後生成的半乳糖是構成腦及神經組織的糖脂質的一種成分,對嬰兒的智力發育十分重要,它能促進腦苷和粘多糖的生成;

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症

人體小腸中可分解乳糖的酶有乳糖酶(lactase)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前者位於小腸黏膜刷狀緣,後者位於溶酶體內,不能分解腸腔中的乳糖。乳糖酶主要作用是使乳糖水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由人體小腸絨毛腺體分泌,存在於小腸的一類上皮細胞的刷狀緣(Bushborder)細胞膜表面。乳糖酶位於小腸絨毛遠端,其活性在空腸中最強,在十二指腸和末端迴腸則低。但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內乳糖酶的活性不斷下降,成人後其酶活性僅為正常嬰兒水平的5%-10%。乳糖吸收能力降低進而發展成乳糖不耐症。乳糖酶缺乏(lactasedeficiency),是指小腸刷狀緣絨毛膜細胞的膜結合酶即乳糖酶活性低下。

乳糖酶缺乏可分為三類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指自出生時機體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是機體常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所致,這一類型很少見;

(2)繼發性乳糖酶缺乏,是指由於各種原因致使小腸上皮損傷而導致的暫時性乳糖酶活性低下,常見病因如:感染性腹瀉、局限性迴腸炎、乳糜瀉、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營養不良等疾病,多於機體疾病康復後恢復正常;

(3)原發性乳糖酶缺乏(又稱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於乳糖酶活性隨年齡逐漸降低而引起,無其它疾病影響。

此外,營養不良、蛋白質缺乏也可導致乳糖酶活性在一定時期內喪失,這種情況下乳糖酶活性可隨營養加強而逐漸恢復。乳糖不耐受正的發病機理:食物中的乳糖進入小腸後,由於乳糖酶的缺乏,乳糖不能被分解成單糖(葡萄糖和半乳糖)被吸收入血,稱為乳糖消化不良(lactosemaldigestion)和乳糖吸收不良(lactosemalabsorption)。當乳糖進入結腸後,被細菌發酵生成短鏈有機酸如醋酸、丙酸、丁酸等和氣體如甲烷、H2、CO2等,大部分產物可被結腸重吸收。乳糖發酵過程可引起腸鳴、腹痛、直腸氣體和滲透性腹瀉。

存在這些症狀時稱為乳糖不耐受(lactoseintolerance)。嚴重的乳糖消化不良或吸收不良多於攝入一定量乳糖後30分鐘至數小時內發生。乳糖不耐受對嬰幼兒影響較大,並會同時伴有尿布疹、嘔吐、生長發育遲緩等。乳糖不耐受症狀個體差異很大,不耐受症狀的多少和嚴重程度與小腸內乳糖酶活性、攝入的乳糖量以及是否同時攝入其它類食品有關。乳糖吸收不良可產生一系列慢性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對營養狀況的影響。

劉青等對170名0~4歲漢族兒童研究發現體重偏低兒童中乳糖吸收不良者檢出率高於體重偏高的兒童,說明乳糖吸收不良將影響兒童近期營養狀況。乳糖不耐受者為避免不耐受症狀,往往會不飲或少飲牛奶,從而可能影響其營養狀況;對於沒有不耐受症狀的乳糖吸收不良者來說,雖然不會刻意避免牛奶,但由於本身乳糖酶缺乏也會使奶中營養成分得不到充分吸收。乳糖酶的製得:許多微生物能產此酶,國內外學者經多年研究,已成功地從產乳糖酶的微生物中研製出了一系列商品乳糖酶,在國外已投入市場。

北京世紀盛名醫學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率先推出了兒歌口服乳糖酶系列產品,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口服乳糖酶供應商,兒歌乳糖酶,採用進口原料、選用耐酸性乳糖酶,耐胃酸及膽汁酸,GMP製藥標準生產,品質有保證,配方簡單,不引起過敏及其他不適反應。

兒歌乳糖酶系列產品

兒歌乳糖酶水解蛋白調製乳粉(4000型)

兒歌乳糖酶水解蛋白調製乳粉(6000型)

兒歌6000葡萄糖複合固體飲料(乳糖酶)
兒歌4000葡萄糖複合固體飲料(乳糖酶)

兒歌乳糖酶調製乳粉(4000型)

兒歌乳糖酶調製乳粉(6000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