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葉巴豆

光葉巴豆

光葉巴豆是一種被子植物。

基本信息

光葉巴豆光葉巴豆
藥名:光葉巴豆

別名:龍眼葉、養奶漿葉、大樹葉

漢語拼音:guangyebadou

英文名:rootandleafofLaevigateCroto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rotonlaevigatusVahl[C.oblongifoliaRoxb.]

歸經:

功效:通經活血;截瘧

考證:出自《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概述

光葉巴豆光葉巴豆
科屬分類:大戟科

主治:外傷腫痛;骨折;瘧疾

生態環境:生於密林、疏林、山谷、溪邊山坡灌2叢中。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乾備用。

資源分布:分豈有此理於廣東、海南、雲南等地。

功效分類:活血祛瘀藥;清熱藥

性味:味辛;性溫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光葉巴豆的根、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

植物形態

光葉巴豆光葉巴豆
光葉巴豆喬木,高8-12m。幼嫩部分全被星狀鱗片。葉互生或小枝頂端的近輪生;葉柄長1-5cm;托葉鑽狀,長約2mm,早落;葉片薄革質,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7-25cm,寬3-9cm,兩端漸狹而鈍,中部最寬,基部的腺體通常著生在中脈的兩側,無柄,邊緣有疏離、具腺體的細齒,葉綠色,微帶紫紅,有香氣,無毛,無鱗片;側脈10-13對,網狀脈明顯。總狀花序簇生於技頂,長15-30cm,被淡黃色或褐色星狀鱗片,雌花散生在花序軸的下部,雄花密集上部,雌花梗比雄花梗較長而粗壯;苞片三角形,長約2mm,外面密被星狀鱗片;雄花花萼裂片卵形,長約2mm,外面有星狀鱗片;花瓣長圓形,約與花萼等長,邊緣和基部被綿狀毛;雄蕊12-15,花葯長約0.7mm,藥隔乾時黑色;雌花花萼與雄花的相似;花瓣絲狀,與萼齒互生;子房球形,花托2裂,花柱分枝6。蒴果倒卵形,長約9mm,直徑約7mm,被星狀鱗片,種子長約7mm。花期9月至翌年2月。

藥理作用

光葉巴豆光葉巴豆
1.對皮膚黏膜的刺激作用:巴豆油是最劇烈的瀉藥,口服半滴至1滴即能產生口腔及胃黏膜的燒灼感及嘔吐,在1/2-3小時內即有多次大量水瀉,伴有劇烈腹痛和里急後重,產生嚴重口腔刺激症狀及胃腸炎症狀。外用巴豆油對皮膚有刺激作用,引起發紅,可發展為膿皰甚至壞死;用橄欖油稀釋後可用作刺激劑,但較危險。小鼠注射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的同天、前1天或前2天,1次皮下注射5%巴豆油,與單獨注射病毒的對照組比較,死亡率降低並且生存時間延長,其效果可能是通過神經系統產生的,也可能是直接影響病毒毒性。

2.對消化道的作用:

2.1.巴豆對不同便秘小鼠的排便效果:取小鼠複製成實熱型、燥結型及寒結型及脾胃虛寒型便秘模型,分別給予巴豆煎液,並以未造型對照,實驗結果表明,巴豆能使脾胃虛寒型便秘小鼠的排便時間明顯延長,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0.05)。

2.2.對胃腸消化道及膽汁胰液分泌的影響:所含巴豆油及樹脂,口服後在腸內與鹼性液作用,析出巴豆油酸和巴豆醇雙酯類化合物,能劇烈刺激腸壁,引起強烈蠕動而致峻瀉。巴豆煎劑對離體兔腸肌具有明顯的興奮作用,並不被阿托品所拮抗。巴豆油乳對兔及犬腸亦表現興奮作用,而大劑量則表現抑制作用,且不被乙醯膽鹼毛果芸香鹼氯化鋇所解除,故巴豆油系直接作用於腸肌。此外巴豆油酸給動物灌胃可促進腸蠕動,使腸黏膜出血,甚至引起腸壞疽。膽痿兔實驗表明,巴豆水劑能增加膽汁和胰液的分泌。

3.對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的作用:

3.1.在動物離體但聯有神經的後肢和腸實驗中觀察到,巴豆油能通過對化學感受器的作用,反射性升高血壓。

3.2.巴豆毒蛋白能溶解兔、蝟、豬、蛇、雞的紅細胞。對牛、羊、豬、蛙血細胞有凝集作用。巴豆油中的活性成分PMA(PhorbolmyristateaceTCMLIBate)可使血小板環磷鳥苷(cGMP)濃度增加,是一種有力的血小板凝集劑。

光葉巴豆光葉巴豆
3.3.巴豆油乳劑給兔靜脈注射能引起呼吸商(RQ)輕度增加,血中二氧化碳濃度稍有降低;若皮下注射可加快呼吸頻率,降低呼吸交換量。雖然血紅蛋白增加,但仍輕度降低動脈血氧含量。

4.抗病原生物的作用:巴豆煎劑對流感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白喉桿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巴豆油製劑能降低感染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小鼠死亡率並延長存活時間。

5.鎮痛作用:大鼠壓尾法,小鼠熱板法及苯酮扭體試驗表明,巴豆油口服,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能提高痛閾50-70%,其鎮痛機理可能與巴豆油的局部刺激有關。

6.抗腫瘤及促腫瘤發生作用:巴豆提取物對小鼠肉瘤S180實體型和S180腹水型,小鼠宮頸癌U14實體型和U14腹水型,以及艾氏腹水癌皆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巴豆注射液在試管內有殺瘤細胞作用。巴豆醇二酯對小鼠淋巴細胞性白血病P388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巴豆油乳劑作大鼠移植性皮膚癌內注射,能引起瘤體退化,並延緩皮膚癌的發展。因而認為巴豆中含有抗癌活性物質。另一方面,有促使腫瘤發生的作用:巴豆油及巴豆醇可促進致癌物質產生腫瘤。巴豆油雖無致癌作用,但與烏拉坦同用可引起皮膚乳頭狀瘤。巴豆油及其成分十四烷醯巴豆酯(teTCMLIBadecaoylphorbol)的乙酸鹽可致小鼠皮膚增生,巴豆醇酯C能改變小鼠胚胎纖維母細胞膜的結構和通透性,這些變化都可能與促使腫瘤發生有關。巴豆油和牛的丙種球蛋白抗原一起給豚鼠注射,能抑制抗體的生成,並延遲對抗原的過敏反應,巴豆醇免疫抑制作用比巴豆油更強,此種免疫抑制作用亦可能是促使腫瘤產生的原因之一。也有人認為,促使腫瘤的發生可能與巴豆醇酯抑制細胞分化,能使鳥氨酸脫羧酶種纖維蛋白溶酶原活化劑升高等有著密切的關係。

7.其它作用:巴豆有殺滅釘螺的作用,以種仁效力最強,內殼次之,外殼則無效。巴豆的丙酮提取物對金魚毒性很大,巴豆鹽水浸出液可用於清除家魚塘內的野魚(放養家魚之前),但效果不及生石灰。家兔靜脈注射巴豆水劑可使膽汁及胰液分泌增加,對有輸尿管痿的兔並無利尿作用,對離體兔子宮有輕度抑制作用。巴豆油能使大鼠與皮膚局部釋放組織胺及引起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巴豆毒蛋白能抑制蛋白質的合成。

功效

光葉巴豆光葉巴豆
瀉寒積,通關竅,逐痰,行水,殺蟲。
治冷積凝滯,胸腹脹滿急痛,血瘕,痰癖,瀉痢,水腫,外用治喉風,喉痹,惡瘡疥癬。

①《本經》: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腫。盪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
去惡肉。

②《別錄》:療女子月閉,爛胎,金瘡膿血不利,丈夫陰頹,殺斑螫毒

③《藥性論》:主破心腹積聚結氣,治十種水腫,痿痹,大腹。

④《本草拾遺》:主癥癖,痃氣,痞滿,腹內積聚,冷氣血塊,宿食不消,痰飲吐水。

'⑤《日華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滯,除風補勞,健脾開胃,消痰破血,排膿消腫毒,殺腹藏蟲。
治惡瘡息肉及疥癩疔腫。

⑥《醫學啟源》:導氣消積,去臟腑停寒,消化寒涼及生冷硬物所傷,去胃中寒濕。

⑦《湯液本草》:可以通腸,可以止泄。

⑧《綱目》:治瀉痢,驚癇,心腹痛,疝氣,風歪,耳聾,喉痹,牙痛,通利關竅。

臨床套用

光葉巴豆光葉巴豆
①防治白喉對白喉密切接觸者,病人家屬、白喉恢復期患者、健康帶菌者,以及輕症白喉病例,均可採用光葉巴豆泥局部貼敷的方法加以防治。方法:將除去內外殼的生光葉巴豆仁0.5克在消毒乳缽中研成泥狀(或加硃砂0.5克共研),挑取綠豆大的膏點,置於約1.5厘米平方的膠布上。貼於兩眉間印堂穴,或頸部扶突穴,經6~8小時(最長12小時)揭去,可見局部出現一小水泡,即用消毒針尖刺破,以消毒棉球拭乾滲液,再塗龍膽紫液。
對白喉密切接觸者及病人家屬,貼光葉巴豆硃砂膏後,經對照觀察,能降低發病率;對白喉恢復期患者或健康帶菌者,用光葉巴豆泥外敷後,可使90%以上病例於8~24小時內帶菌現象消失;對輕症白喉可配合青黴素及其他對症治療。

②治療喉梗阻因白喉及麻疹後喉炎引起的喉梗阻,可用生熟光葉巴豆散約0.5~O.7分,用噴粉器吹入咽部,觀察2~3小時,如無嘔吐、腹瀉或嘔吐腹瀉次數不多,而梗阻症狀尚未明顯好轉的,可再行第2、3次噴咽,1天內噴咽不超過3次,必要時可連續噴2~3天。如嘔吐腹瀉較著者,應立即停止。對體質虛弱、心力衰竭及並發心肌炎病變者慎用。多敷病例在噴咽後半小時至3~4小時,可見吸氣性陷沒、呼吸促迫及喘鳴等症狀明顯好轉,數小時至1~2天內梗阻解除。治療過程中應同時使用白喉抗毒素磺胺類抗菌素。對氣管下位梗阻無效。嘔吐泄瀉為常見反應,但梗阻症狀多在腹瀉鹹嘔吐後得到明顯改善。生熟光葉巴豆散系用3粒生、4粒熟的光葉巴豆研末去油製成。
製法:取七倍數的光葉巴豆若干粒去殼去衣,將其中4/7炒至黃色,與其餘3/7的生光葉巴豆共研成粉末。把它夾在數層能吸收油分的紙內,用力擠壓去油,再換紙用溫熱熨斗在紙上熨壓,去淨殘留油分,然後再研成細末備用。

光葉巴豆光葉巴豆
③治療支氣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氣管炎取蘋果1隻洗淨,用小刀挖1個三角形小洞,另用光葉巴豆仁1粒放入小洞,仍將蘋果蓋嚴,隔湯蒸30~60分鐘。放涼,取出光葉巴豆仁,吃蘋果,喝蘋果湯。成人每日吃1個,重症早晚各吃1個,夜間喘息者臨睡前吃。8歲以下小兒酌減。可連續服用數周。服後具有止喘、祛痰作用;個別病例可能出現輕微腹瀉。

④治療急、慢性腸炎及慢性痢疾取光葉巴豆適量去內外殼,取仁,不去油,放入銅(或鐵)勺中置炭火上炒焦,至光葉巴豆內外黑透為度,待冷,秤準2錢,研成泥狀備用。另將蜂蠟2錢溶化,與光葉巴豆泥攪拌均勻,候稍冷,搓條制丸,約製成80丸,每丸重0.15克,內含光葉巴豆O.075克。成人每次0.6克(4丸),日服3次,空腹時服用;8~15歲,每服2丸;5~7歲,每服1丸;1~4歲,每服半丸;6個月以上,每服1/3丸;6個月以下,每服1/4丸;未滿1月嬰兒忌服。服後未見腹痛、腹瀉、嘔吐等副作用。凡兼有發熱及其他合併症者忌服。經治療急性腹胃13例,慢性腹瀉4例,慢性下痢4例,均治癒。本藥對體虛老人的慢性泄瀉亦有效。

⑤治療急性闌尾炎將光葉巴豆、硃砂各0.5~1.5克研細混勻,置6x6厘米大小的膏藥或膠布上,貼於闌尾穴,外用繃帶固定。24~36小時檢查所貼部位,皮膚應發紅或起小水泡,若無此現象,可重新更換新藥。共治療99例,其中急性單純性闌尾炎1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併發症者82例。最少的貼1次,最多的貼3次。效果:治癒85例,無效14例(仍用手術治療)。

⑥治療神經性皮炎取光葉巴豆去殼1兩,雄黃1錢,磨碎後用3~4層紗布包裹,每天擦患處3~4次,每次1~2分鐘,直至癢感消失,皮損消退為止。

相關連線

1 http://www.tcmlib.com/zy/html9/showdetail-3837312ce58589e58fb6e5b7b4e8b1862c7a79.html

2 http://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detail/108094.html

大戟科·

巴豆亞科(Subfam. Crotonoideae Peg),大戟科的一個亞科,本亞科約72屬,約1 500種。我國產5族,另栽培的2族;共有18屬、61種、5變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