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派歌劇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歌劇世界呈現出了多元化發展趨勢,這時崛起的序列音樂、偶然音樂、微音音樂、電子音樂、具體音樂、鑲貼音樂等名目繁多的反傳統的新潮流派,統稱為先鋒派,這類作品更包含了對社會所持的激進的態度。為歌劇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代表人物達拉皮科拉。

先鋒派歌劇大師

先鋒派歌劇 先鋒派歌劇

達拉皮科拉1904年2月3日生於皮西諾(今屬南斯拉夫),1975年2月19日卒子佛羅倫斯。當時皮西諾是奧匈帝國領地,他父親是當地中學校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懷疑是義大利民族主義分子,學校被查封,全家被迫遷到格拉茨。少年時期的遭遇使他產生了反對強暴,反對法西斯主義的思想,也為他後來創作《囚徒》和《囚徒之歌》埋下了種子。

生平

達拉皮科拉從童年開始學習鋼琴,在格拉茨受到華格納歌劇《漂泊的荷蘭人》的影響,大戰結束後對德彪西和蒙特威爾第等人的音樂感興趣,決心要成為作曲家。1935年出席了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在布拉格舉行的音樂節,勛伯格、貝格、和韋貝恩的作品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達拉皮科拉是義大利第一個運用十二音技法的作曲家。他的音樂尤擅抒情性表現,並善於將十二音音樂與自然音階、半音階相融合。他的不少作品具有強烈的反對法西斯主義的政治傾向。

作品

他寫有4部歌劇,包括1940年的《夜航》,1941年蒙特威爾第的《尤里西斯回鄉記》現代演出版,1948年的《囚徒》和1967年的《奧德賽》。

其中歌劇《囚徒》是他的重要代表作。1950年5月20日在佛羅倫斯首演,這部歌劇取材於維里埃·德·李爾·亞當的小說《痛苦的期待》和沙爾·科斯特的史詩《艾倫斯皮格爾與戈埃德查克的傳奇》,敘述 16世紀佛蘭德人民反抗西班牙統治的鬥爭中,一名愛國志土在牢獄所經受的痛苦和折磨,於是私謀越獄。但逃跑終不成功,最後他被逼發瘋,慘遭處決。作品動筆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8),藉此表現作曲家對遭受法西斯迫害的政治犯的同情和對自由的嚮往。音樂是採用十二音技法寫成的。

後來的二幕歌劇《奧德賽》又名《尤利西斯》,取材於荷馬史詩。該劇規模宏大,但並不一味因襲19世紀大歌劇的風格,而是將大量筆墨用於人物心理描寫。

現代代表

貝里奧(1925- ) 著名的電子音樂作曲家貝里奧是指揮家是蓋迪尼(1892-1965)和達拉皮科拉的學生,義大利先鋒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創作在運用現代激進技巧的同時,仍能保持義大利音樂的抒情風格,並賦予色彩性、戲劇性的表現力。

他寫有3部歌劇。其中三幕歌劇《歌劇》(1970)敘述1912年“鐵達尼號”豪華客輪與冰山相撞沉沒的故事。在以死亡、暴力、人性為主題的三段式劇情展開中,別出心裁地穿插醫院臨危病人和希臘神話人物奧菲歐的表演。另一部歌劇《為了凱西》(又名《音樂會一號》)於1972年在里斯本首演,由貝里奧白撰台本,其妻凱西·帕布里安擔任劇中女高音角色。幕啟後由女高音主角首先演唱蒙特威爾第的詠嘆調,古鋼琴伴奏之後接管弦樂隊伴奏,接著是一段獨白。再是小提琴伴奏的古典歌曲片斷以及樂隊演奏的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繼而又轉化為夜總會音樂。台上的鋼琴獨奏之後,歌唱家模仿演說家講述宗教儀式,與歌劇演唱和表演動作的形式相聯繫。繼而由五位喜劇演唱者以不同角色演唱著巴赫以來一些作曲家的聲樂曲片斷,最後由女主角主演古典抒情悲劇。劇中的演唱、道白與管弦樂隊和鋼琴演奏,各自保持獨立的節拍,構成多層次的聲部交錯疊置。貝里奧在此劇中運用鑲貼組合手法,借用了蒙特威爾第、巴赫、舒伯特、沃爾夫、馬勒、拉威爾、米約、普朗克、斯特拉文斯基、比才等作曲家的抒情歌曲和歌劇詠嘆調以及普羅科菲耶夫、勛伯格、和貝里奧本人的作品片斷。

諾諾(1924-- ) 1924年1月29日生於義大利威尼斯,出身藝術世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義大利抵抗運動,加入義大利共產黨,曾是該黨中央委員。1941年進威尼斯音樂學院,是馬利皮耶羅等的學生,之後曾獲帕多瓦大學法學學士學位,1946年又從馬爾代納和謝爾興深造。他受過專業作曲訓練,並刻苦鑽研韋伯恩的序列音樂技法,成為勛伯格十二音體系的繼承者,義大利序列音樂、電子音樂、具體音樂的主要作曲家之一。

他在創作上受韋貝恩後期作品的影響,其曲調、時值,力度、密度、速度等各方面均運用序列技法。

代表作品

他寫有3部歌劇,最著名的是1961年在威尼斯首演的二幕歌劇《褊狹的1960年》。描寫一個移民礦工離開戀人,孤獨返鄉,捲入抗議遊行的政治鏇渦,被捕入獄,慘遭虐待折磨,他在強迫勞動營吃盡苦頭。後來在犯人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純真友情。劇終,遼闊的大地變成一片汪洋。該劇揭露了法西斯主義、核武器、種族隔離等社會罪惡和黑暗勢力。是揭露各種邪惡勢力的典型現代派歌劇。在表現手法上既有演唱,又有音響錄音,既有演員的動作與表演,又有電影配景,並且他還別具一格地以無調性的手段製造出特殊效果。他的作品都反映了義大利重要的社會問題,其中有根據畢卡索的繪畫創作的四部合唱《格爾尼卡的勝利》(1954)和反對核戰爭的聲樂曲《廣島之橋》(1962)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