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良

元良,大善至德,指大賢之士;太子的代稱。

yuán liáng
元良
1.大善至德。指大賢之士。
《書·泰誓中》:“剝喪元良,賊虐諫輔。” 蔡沉 集傳:“元良, 微子 也;諫輔, 比干 也。”
《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四》:“剝喪元良,凌辱神主。”
董必武 《挽陳毅同志》詩:“久被病魔折,元良竟喪生。”
2.太子的代稱。
《禮記·文王世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也。”
南朝 梁 沉約 《立太子恩詔》:“元良之寄,有國莫先,自昔哲後,降及近代,莫不立儲樹嫡,守器承祧。”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一:“ 太宗 以元良未立,雖意在 真宗 ,尚欲遍知諸子。”

3.盜墓業尊稱

元良 源自 鬼吹燈
Shirley楊:“定盤子(心)掛千金(歪了),海子(嘴)卦響(胡說八道)。勾抓踢桿子(手腳利索)倒斗(盜墓)灌大頂(職業技能高)元良(尊稱,多用來稱呼同行,可作多種意思表達,例如老夫子,老先生,老前輩,兄長,閣下等等,總之就是十分給面子的稱謂),月(二,兩隻,兩個)招子(眼睛)遠彩(瞧得清楚,眼光好)包不上(不會被騙)。”
胡八一:“無有(不敢當)元良,山上搬柴山下燒火(套口,祖上傳下來的手藝),敢問這位頂上元良,在何方分過山甲(都是在哪盜墓?活動範圍在什麼地方?),拆解得幾道丘門?(最拿手的是破解什麼朝代的古墓機關)
元良就是前輩、兄台之類的尊稱.指倒斗界裡手藝高超的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