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壩區朝陽鄉國小

元壩區朝陽鄉國小,位於廣元市元壩區朝陽鄉鳳陽村四社(原三台寺)。朝陽鄉國小多年的發展,擁有現代化的電子計算機教室和多功能教室。學生來自於朝陽、紅岩、大朝、沙壩、昭化等地,所培養的學生均成為各地文人代表。

基本信息

簡介

元壩區朝陽鄉國小,位於廣元市元壩區朝陽鄉鳳陽村四社(原三台寺)。她東接古三國重鎮-昭化,西臨劍門蜀道,北靠重鎮寶輪,南依嘉陵江;學校承擔著6個行政村,46個社,以及大朝、沙壩、紅岩三鄉一萬餘民眾子女的教育教學工作;覆蓋面積58.5平方千米,服務半徑20多千米。

師資

朝陽鄉國小多年的發展,現在已初具規模。學校占地約15000平方米,有教室20餘間,辦公室5間,有約200米環形跑道的操場一個,並建成了約1000平方米中心花園和高規格的廚房與學生公寓,擁有現代化的電子計算機教室和多功能教室;學校現有1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00餘人,教職工約30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15人,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

朝陽鄉國小建校歷史悠久。朝陽鄉自漢朝以來便有了私學,但其規模較小。自民國十年(1921年)起,前清秀才魏邦榮在現朝陽鄉燈桿村姜家古寺內置辦私塾,教師僅一人,學生十餘人;約民國二十年(1931年),被收為官學,隸屬於中華民國昭化縣,並更名為朝陽堡學校,其時,學生已達60餘人,教師2人,開設了語文、算術、書法等科教學;學生來自於朝陽、紅岩、大朝、沙壩、昭化等地,所培養的學生均成為各地文人代表。

1949年,全國解放,學校被收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羅漢祥為首任校長,教師3人,學生近百人。1951年至1954年,陳守遷、賀瓊英夫婦負責學校管理和教學工作;1954年冬起,繼任校長:王從松、范明輝多方集資對校舍進行首次翻修、擴建,朝陽的教育規模逐步擴大;1962年,劉柏生繼任校長,並在現群峰村六社何家壩處設定農中(即現代國中的雛形),同時在鄉內各村設定了耕讀國小和村民國小(即現代國小的雛形)。是時,教師已達二十餘人,學生三百餘人,並將學校更名為朝陽鄉國小。

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集中辦學。1975年,朝陽鄉國小中心校遷至現鳳陽村三社黃粱咀處,建校二千多平方米,設定教學班十三個,村小教學班二十七個,學生已達千餘名,時任校長魏文濤,組織教師加強學習、狠抓教學質量,朝陽國小學生中考連續多年名列市、區級前茅,培養的人才遍及各縣區;朝陽的教育取得空前的成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