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位管理

現代倉儲管理與傳統的倉儲管理相比,更加注重倉儲的時效性,是一種動態的管理,重視商品在揀貨出庫時的數量位置變化,從而配合其他倉儲作業。儲位管理就是利用儲位來使商品處於“被保管狀態”並且能夠明確顯示所儲存的位置,同時當商品的位置發生變化時能夠準確記錄,使管理者能夠隨時掌握商品的數量、位置,以及去向。

儲位管理的對象

儲位管理的對象,分為保管商品和非保管商品兩部分。

保管商品

保管商品是指在倉庫的儲存區域中的保管商品,由於它對作業、儲放搬運、揀貨等方面有特殊要求,使得其在保管時會有很多種的保管形態出現,例如托盤、箱、散貨或其它方式,這些雖然在保管單位上有很大差異,但都必須用儲位管理的方式加以管理。

非保管商品

1)包裝材料。包裝材料就是一些標籤、包裝紙等包裝材料。由於現在商業企業促銷、特賣及贈品等活動的增加,使得倉庫的貼標、重新包裝、組合包裝等流通加工比例增加,對於包裝材料的需求就愈大,就必須對這些材料加以管理,如果管理不善,欠缺情況發生,影響到整個作業的進行。

2)輔助材料。輔助材料就是一些托盤、箱、容器等搬運器具。目前由於流通器具的標準化,使得倉庫對這些輔助材料的需求愈來愈大,依賴也愈來愈重。為了不影響商品的搬運,就必須對這些輔助材料進行管理,制訂了專門的管理辦法。

3)回收材料。回收材料就是經補貨或揀貨作業拆箱後剩下的空紙箱。雖然這些空紙箱都可回收利用,但是這些紙箱形狀不同,大小不一,若不保管起來,很容易造成混亂,而影響其它作業,就必須劃分一些特定儲位來對這些回收材料進行管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