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諧觀的轉換與建構

《儒家和諧觀的轉換與建構》是 2009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世梅。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儒家和諧觀的轉換與建構儒家和諧觀的轉換與建構
《儒家和諧觀的轉換與建構》在對儒家和諧觀念進行較為深入分析之基礎上,挖掘出了其現代價值和歷史局限性,並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提出對儒家和諧觀進行現代轉換。經過現代轉換和辯證揚棄的儒家和諧觀如仁愛觀、中和觀、義利觀、誠信觀、天人合一觀等對我國今天科學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啟示作用和借鑑意義。

作者簡介

魏世梅,女,1965年生,1987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政治系政治教育專業、2006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學位。現為河南科技大學政治與社會學院副教授,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執法用法全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執法用法全書》(各50000字),在《社會主義研究》、《理論導刊》、《中州學刊》等核心期刊及其他期刊上發表文章近30篇。主持完成多項省部級課題。賀利平,女,1974年生,碩士,講師,2004年任教於河南科技大學。畢業院校:山西大學政治學院,研究方向:精神文明建設,畢業論文:《制度倫理初探》。任教以來發表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序言

上篇 儒家和諧觀的基本內涵

第一章 儒家的仁愛觀

第一節 孔子的“仁愛”觀

一 “仁者愛人”

二 “仁者愛人”的具體表現

第二節 孟子的“仁民愛物”和“仁政”思想

一 孟子仁愛觀的性善論基礎

二 “仁民而愛物

三 “仁政”思想

第三節 荀子的“行禮為仁

一 荀子“禮”的“人性惡”理論基礎

二 荀子的禮治思想

三 荀子“禮”的本質在於“等差有序

四 行禮為仁,仁本禮末

第四節 漢代及以後儒者對仁愛觀的繼承和改造

一 陸賈是漢代儒學改造的先驅

二 董仲舒對孔孟之“仁”的繼承和改造

三 漢代以後儒者對仁愛觀的發展

第二章 儒家的“中和”思想

第一節 “中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一 中和是儒家的最高價值原則

二 中和在儒學中兼有世界觀的意義

三 中和又是儒家的方法論

第二節 儒家“中和”思想的歷史淵源及其內涵

一 儒家“中和”思想的歷史淵源

二 儒家“中和”觀的文化意蘊及特徵

第三章 儒家的義利觀

第一節 先秦儒家義利觀的主要內容

一 孔子提倡“先義後利”、“見利思義”

二 孔子、孟子提倡捨生取義

三 承認追求私利是人的本能欲望

第二節 先秦儒家義利觀的演變一 以董仲舒為代表,儒家義利觀發生了

第一次蛻變

二 宋代儒家義利觀發生的第二次蛻變:宋明理學對儒家義利觀的扭曲

三 先秦儒家義利觀的復歸

第四章 儒家的誠信觀

第一節 儒家誠信之“誠

第二節 儒家誠信之“信

第三節 儒家的誠信觀

第五章 儒家的“中庸觀

第一節 對孔子“中庸”基本內涵的誤解

第二節 孔子中庸思想的基本內涵

一 孔子“中庸”的“中”的含義

二 孔子“中庸”的“庸”的含義

三 孔子“中庸”含義的準確定位

第六章 儒家的“德治”思想

第一節 孔子“天下歸仁”的“德治”綱領

一 以“禮”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

二 為政以德,德主刑輔

三 重“人治”,輕“法治”,主張賢人治國

四 視民為本,追求理想的和諧社會

第二節 董仲舒的德治思想

一 “以義正我”、“以仁安人”

二 施“教化”,守“等級

第七章 儒家的“天人合一”觀

第一節 儒家“天人合一”觀的歷史發展

一 儒家“天人合一”之天

二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歷史演進

第二節 “天人合一”思想的三重意蘊

一 “天人合一”思想是政治管理之策

二 “天人合一”是理想的生存狀態

三 “天人合一”是超拔的道德境界和高遠的審美境界

第八章 儒家的人口思想

第一節 儒家多子多福、早婚早育思想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儒家人口思想略述

一 儒家以“仁“作為其人口思想的核心

二 儒家以“足”作為其人口數量的主張

三 儒家以“教”作為提高人口質量的關鍵

四 儒家以“孝”作為維護親屬因緣的紐帶

五 儒家以“心”“德”作為劃分人口結構的標準

中篇 儒家和諧觀的歷史局限與現代價值

第一章 儒家“仁愛”觀的歷史局限與現代價值

第一節 儒家“仁愛”觀的歷史局限性

一 儒家“仁愛”觀的不平等性

二 儒家“仁愛”觀的虛幻性

第二節 儒家“仁愛”觀的現代價值

一 儒家“仁愛”觀中幾種仍須弘揚的寶貴精神

二 儒家“仁愛”觀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第二章 儒家中庸觀的歷史局限和中和觀的現代價值

第一節 儒家中庸思想的歷史局限

一 儒家中庸思想只是一種相對“平等”,其中包含著最大的“不平等”

……

第三章 儒家義利觀的消極影響和現代價值

第四章 儒家誠信觀的局限與現代價值

第五章 儒家德治思想的歷史局限與現代價值

第六章 儒家“天人合一”觀的歷史局限和現代價值

第七章 儒家人口思想之辯證觀

下篇 儒家和諧論的現代轉換與科學建構

第一章 把儒家的仁愛觀轉化為現代的以人為本

第二章 把儒家的義利觀升華為新型的社會主義

第三章 把儒家誠信觀轉換為現代和諧社會的誠信友愛

第四章 揚棄儒家的中庸思想 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

第五章 完善儒家的德治思想,構建和諧道德

……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