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鏈上的中國

《價值鏈上的中國--長三角選擇性開放新戰略/長三角研究系列/中國經濟問題叢書》內容提要:中國加入WTO後以製造業加入全球價值鏈,經濟獲得了快速的增長。 本書論證了簡單地按照比較優勢戰略很難實現產業結構的自動向價值鏈高附加值的上下端攀升,中國應該採取策略性產業政策。 但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建立研發機構、利用中國低研發成本因素,又將對本土企業價值鏈升級進一步產生擠出和互補效應。

內容介紹

《價值鏈上的中國--長三角選擇性開放新戰略/長三角研究系列/中國經濟問題叢書》編著者劉志彪等。
《價值鏈上的中國--長三角選擇性開放新戰略/長三角研究系列/中國經濟問題叢書》內容提要:中國加入WTO後以製造業加入全球價值鏈,經濟獲得了快速的增長。長三角地區製造業參與全球產品內分工生產活動的程度越高。擁有的資本形成越多,其中FDI對內資企業產生了正的後向溢出效應和負的前向溢出效應。但是,過於廉價的勞動力與技術出口國資產泡沫的形成存在著聯繫,與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性失衡也發生了關聯。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中國經濟獨立自主發展的主動性。本書從全球價值鏈視角提出,應加快構建以內需為基礎的NVc的網路體系和治理結構。必須改變把開放戰略的著眼點和競爭優勢建立在初級的、一般性生產要素的發展方式上的做法,大力創造、吸收和利用高級生產要素和專業性生產要素。這是我國攀升全球價值鏈、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新的戰略性選擇。
本書論證了簡單地按照比較優勢戰略很難實現產業結構的自動向價值鏈高附加值的上下端攀升,中國應該採取策略性產業政策。本書指出,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時,必須發揮產業集聚優勢和範圍經濟優勢,走規模化和集團化的發展道路,充分利用創新性人力資源要素在核心區的集聚優勢。後發國家及其代工企業可以通過逆向研發外包、發揮本土優勢、規範用工制度等戰略路徑克服後發劣勢,進而實現品牌升級,發展自主技術能力。製造企業與零售企業應全方位合作,以自主產業鏈參與國際分工和貿易,以自主分銷逐步替代外資低價採購,以自主品牌逐步替代貼牌生產。但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建立研發機構、利用中國低研發成本因素,又將對本土企業價值鏈升級進一步產生擠出和互補效應。本土企業只有採取恰當的專利保護。形成利益共享機制,利用城市群發展總部經濟,提升企業競爭力,才可能順利實現價值鏈上的攀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