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批

僑批

僑批,通俗的叫法是“番批”,是一種“銀信合封”的傳遞物,即海外華僑通過民間渠道及後來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憑證,主要發生地以廣東潮汕、福建閩南地區居多。

概述

僑批僑批

僑批,又稱番批,銀批,專指海外華僑通過海內外民間機構匯寄至國內的匯款暨家書,是一種信、匯合一的特殊郵傳載體。據考,“批”原本是閩南話“信”的意思。“僑批”的閩南話拼法是“xiaoPue”。

僑批產生的地區主要是中國東南沿海與東南亞之間華僑聚集的地區,以潮汕閩南為主。華僑出國的目的主要是為謀生和養家活口的,因此常常在寄信的時候夾帶錢,僑批也成為維繫他們與家鄉親人情感的重要紐帶,也拯救了戰亂和饑荒中苦苦掙扎的潮汕僑眷

歷史

(圖)和豐信局匯票[民國廿年 (1931)]和豐信局匯票[民國廿年(1931)]

福建、廣東與海南三省,是中國的著名僑鄉,華僑先輩為生活所逼或為逃避戰亂謀求生存,冒險泛海南渡、前往東南亞及其它國家。他們希望將歷盡艱辛掙來的血汗錢寄回家鄉,贍養親人;有的還捐資家鄉各種公益事業,扶貧濟困;更為普遍的是通過積蓄謀求發展,爭取早日返回祖國故里與親人相聚。

由於在三地僑胞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各國,而中國迄至清末,金融郵政機構尚未建立或極不完善,因此海外僑胞捎回家鄉的款項和信息,主要是經由“水客”、“客頭”及海內外的僑批館遞送。這種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及後來的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的贍家匯款暨平安家書,就叫做了“番批”或“銀信”。

清末有專門從事該業的行郊,叫做“批郊”,如福建漳州郭有品之“天一批郊”,即後來成為僑批業翹楚之“天一信局”;民元以後,這類銀信才改稱為“僑批”。

特徵

範圍

僑批僑批

僑批涵蓋面廣,涉及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以及民眾的生活等領域,資料翔實、內容豐富,見證了海內外華僑華人社會和廣東僑鄉的發展演變,大大彌補了官方典籍文獻記載的不足。

內容

僑批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家情、親情、鄉情、國情、世情等,所敘述的事情大到日寇侵華、海外局勢、潮汕戰事,小到家鄉善事、日常生活,是反映僑鄉人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其中,有父親為剛出生卻不曾謀面的孩子取名的;有兒子問候年邁雙親的;有父親要求贖回被賣女兒的;有父母鼓勵兒子發憤讀書的(來批);也有國內僑眷盼兒早日回歸,或是惦念著海外的親人,終日以淚洗面、望眼欲穿的(回批)。

研究價值

僑批文物館僑批文物館

僑批是華僑移民史、創業史及廣大僑胞對所在國和祖國經濟社會發展所作貢獻的歷史真實見證,有著深刻文化內涵和較高的研究價值。僑批是特定社會背景下的產物,凝聚著一個民族、時代特有的精神。

僑批,不僅僅是一張張普通的思鄉家書,更是100多年來僑鄉社會歷史的重要見證,它在近代的僑鄉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意義。

一封僑批就是一個故事。僑批反映出來的海外僑胞“熱愛祖國、情系故里、吃苦耐勞、勇於開拓、篤誠守信”的精神,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拓展,因此,僑批被視為華僑歷史文化的“敦煌文書 ”,值得作進一步重的視和深入地研究。

保護狀況

(圖)僑批封/ 越南蘇釗水寄廈門蘇圻時收僑批封/ 越南蘇釗水寄廈門蘇圻時收

潮汕僑批的搶救和保護從20世紀90年代民間發起,在申報為“中國檔案文獻遺產”的過程中才上升到政府層面的保護。

2000年之前,對僑批的保護都是零散的,民間收藏家是在集郵的過程中收藏的,一開始,他們只要信封上的郵票。

2000年11月,學者饒宗頤在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舉辦的潮學講座上,對潮汕僑批作了論述。他說:“徽州特有的契據、契約等經濟檔案保存下來的很多,潮州可以和它媲美的是僑批。僑批等於徽州的契約,價值相等。價值不是用錢來衡量的,而是從經濟史來看的。”自此,對僑批文化進行系統研究的序幕拉開了。

2004年,全國首家以僑批為主題的汕頭僑批文物館建立,此館由香港知名人士莊世平、饒宗頤倡導,由民間學術團體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持建立。

從2007年開始,潮汕歷史研究中心與廣東省、汕頭市檔案局密切配合,啟動了“潮汕僑批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工程”,後經省、市檔案局協調,由汕頭、江門、梅州三市聯合以“廣東僑批”的名義,由廣東省檔案局申報為“中國檔案文獻遺產”。

2010年3月,經國家檔案局研究通過,包括潮汕僑批在內的《僑批檔案》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2012年,廣東省和福建省聯合以“中國僑批”申報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中國僑批”也成為廣東省首個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項目。

截至2013年5月,廣東、福建保存的僑批檔案及相關文獻有16萬件之多,集中分布在廣東的潮汕、江門“五邑”、梅州和福建的廈門、泉州、福州等僑鄉。其中,廣東僑批數量最大,現存約有15萬件,福建僑批約有1.1萬件。這些僑批大量產生於19世紀中期以後,直到1979年僑批業務歸口中國銀行統一管理,僑批從產生到正式退出歷史舞台,前後歷時近150年。

2013年6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在韓國首爾舉行《世界記憶名錄》的評選,“中國僑批”將爭取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