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疾病

傳染性疾病

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病原體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為寄生蟲,寄生蟲引起者又稱寄生蟲病。有些傳染病,防疫部門必須及時掌握其發病情況,及時採取對策,因此發現後應按規定時間及時向當地防疫部門報告,稱為法定傳染病。中國目前的法定傳染病有甲、乙、丙3類,共39種。傳染病是一種可以從一個人或其他物種,經過各種途徑傳染給另一個人或物種的感染病。通常這種疾病可藉由直接接觸已感染之個體、感染者之體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體,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水源傳播、食物傳播、接觸傳播、土壤傳播、垂直傳播等。

基本信息

《傳染病防治法》

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愛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鏇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傳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

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傳染病,根據其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並予以公布。

傳染性疾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自然災害。2003年曾一度流行的SARS給社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給人的生命帶來了極大威脅,使得我們對傳染性疾病的危害有了更深的認識。為此,我們一定要學會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減少傳染性疾病的發生。

傳染性疾病的特點

傳染性疾病就是我們常說的傳染病,是許多種疾病的總稱,它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染的疾病。最常見的如流行性感冒、B肝、細菌性痢疾、流腦結核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紅眼病)等。具有如下特點:

有病原體

每一種傳染病都有它特異的病原體,包括微生物寄生蟲。比如水痘的病原體是水痘病毒,猩紅熱的病原體是溶血性鏈球菌。病原體有細菌、病毒真菌原蟲

傳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

有傳染性

傳染病的病原體可以從一個人經過一定的途徑傳染給另一個人。每種傳染病都有比較固定的傳染期,在這個期間病人會排出病原體,污染環境,傳染他人。

有免疫性

大多數患者在疾病痊癒後,都會產生不同的免疫力。

可以預防

傳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缺少其中任何一個,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通過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增強人的抵抗力等措施,可以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防範傳染性疾病的常用措施

傳染性疾病的流行要同時具備多種條件,其中任何一個條件被破壞,傳染病就不能流行。預防時要做到:

㈠及早發現傳染源

對病人和疑似病人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

㈡切斷傳播途徑

平時注意隔離、消毒、殺蟲、滅鼠,要消除帶菌媒介,搞好食品環境衛生。個人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

㈢保護易感人群

在傳染病流行期對易感染的人要預防接種疫苗,加強個人防護。

只要做到以下幾點,一般不會得傳染病:

⒈注意日常用品的消毒滅菌,經常保持室內及個人衛生。

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應每天開窗換氣至少2次。如有空調設備,應經常清洗防塵網。

⒊打噴嚏或咳嗽應掩著口鼻。用過的紙巾應放在有蓋的垃圾桶內,每天清理一次。

⒋如果自己患流感或其他上呼吸道疾病,最好在家休息,這樣做有利於自身恢復,也避免傳染他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