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探險

偽探險

偽探險,是指上海驢友通過網上拼團的方式,組團前往黃山未開發區域探險並迷路,經當地部門全力搜救後安全脫險,事後證明這18名驢友以探險為名義,而實際上是為了逃票,他們這次“探險”被稱為“偽探險”。

簡介

武警安徽總隊黃山支隊官兵在黃山景區搜救迷路大學生。武警安徽總隊黃山支隊官兵在黃山景區搜救迷路大學生。

12月12日,以復旦大學學生為主的18名上海驢友通過網上拼團的方式,組團前往黃山未開發區域探險時迷路,經當地部門全力搜救後安全脫險,但黃山風景區公安局的民警張寧海在營救行動中不幸墜崖遇難。14日,有獲救的驢友承認,的確沒有買門票。

據稱,此次黃山探險活動採取的是網上拼團方式,由學生自主網上報名,共有18名驢友參加,其中10名為復旦在籍學生,4人為復旦校友,4人為校外人員。而驢友被困的地方是黃山最險峻的山路之一,屬於未經開發的區域,懸崖陡峭,當地人也很少走這條路。可以看出,這群驢友一方面缺少經驗,一方面膽大妄行,套用時髦語可謂“無知者無畏”。

後果

18名上海大學生黃山探險迷路獲救,1名搜救民警遇難。

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一起草率魯莽的探險活動,人們很難不為這場本該避免的悲劇而扼腕嘆息。如果說對於這起意外,人們無奈大於譴責的話,那么事後獲救大學生表現冷漠,以及試圖利用媒體進行危機公關等種種舉動,所表現出的道德缺失和露骨的功利性,則近似於在挑戰人性底線了。

評論

圍繞道德而展開的輿論爭議使事件持續發酵。一名獲救驢友也表示,“雖然這次沒有買票,但我們不是為了逃票,而是尋求一種探險的刺激。”——“尋求一種探險的刺激”,其實既是對“逃票”這一不光彩行為的辯護,也是獲救大學生錯誤行為的根源。

探險,是對未知領域的一種探索活動,人類由此開拓了生存空間,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這次的驢友戶外探險到底為了什麼?他們又希冀從中得到什麼呢?僅憑著對“野黃山”感興趣,就網上拼團自主報名,毫無組織性,也沒有起碼的準備,更談不上經驗,一大隊人馬便向“黃山最險峻,本地人也很少走”的未開發區域走去,或者尋求驚險刺激,或者為獲得一種別人沒有的經歷,不惜踐踏規則和常識,他們的所為其實與探險無關。

有專業人士分析指出,這次悲劇的主要原因是,這支隊伍以旅遊的心態參與了戶外運動。組織者知道此行是非常規路線;在招人時允許新人參加;組織者自己並沒有走過這條線,也沒有計畫請嚮導,主要靠GPS指南針……有人甚至認為,“這是一場早已埋下地雷的危險旅行”。

這起悲劇留給人們另一個值得思索的命題是:作為名牌大學的學子,他們本該是這個時代最有常識、最富科學精神的一個群體,但為何他們的表現卻顯得如此低智化和輕浮化?他們敢於跨越無人區域,為何不能保有一份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他人的尊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