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視雷達

側視雷達

用於成像的側視雷達有真實孔徑雷達(RAR)和合成孔徑雷達(SAR)兩種。由於真實孔徑雷達的解析度較低,目前已不再作為成像雷達使用。現在的側視雷達一般指視野方向和飛行器前進方向垂直,用來探測飛行器兩側地帶的合成孔徑雷達。飛行器上的側視雷達包括發射機、接收機、感測器、數據存貯和處理裝置等部分。早期使用真實孔徑雷達探測目標,它借直接加大天線孔徑和發射窄脈衝的辦法來提高雷達圖像解析度。60年代後,採用合成孔徑技術,使雷達探測解析度提高几十倍至幾百倍。現代側視雷達在1萬米高度上的地面解析度已達到1米以內,相當於航空攝影水平。

側視雷達

正文

視野方向和飛行器前進方向垂直,用來探測飛行器兩側地帶的合成孔徑雷達(圖1 )。飛行器上的側視雷達包括發射機、接收機、感測器、數據存貯和處理裝置等部分。早期使用真實孔徑雷達探測目標,它借直接加大天線孔徑和發射窄脈衝的辦法來提高雷達圖像解析度。60年代後,採用合成孔徑技術,使雷達探測解析度提高几十倍至幾百倍。現代側視雷達在1萬米高度上的地面解析度已達到1米以內,相當於航空攝影水平。
側視雷達側視雷達
工作原理 飛行器飛行時,發射機不斷向天線所掃掠的狹長地帶發射強功率的窄脈衝波,天線接收從地面反射回來的回波,接收機輸出視頻信號。在飛行器上對此信號作必要的補償後由顯示器進行光調製。顯示的光信息用膠捲記錄下來。膠捲的移動速度與飛行器的運動速度成比例。在膠捲上還同時記錄飛行器的瞬時位置和時間等。待飛行器返回地面後,把膠捲沖洗出來,用雷射器進行光學處理便得到真實的地形圖。對衛星上側視雷達所獲信息採用2種處理方法:①在衛星上將獲得的信息實時處理成像,再向地面傳送圖像信息;②把未處理的信息傳送到地面,在地面上用光學方法處理成像。
特點 側視雷達具有下列特點:①具有全天候工作性能。②解析度高,所攝照片清晰。③覆蓋面積大,提供信息快。把飛行中連續拍攝的照片拼接起來可構成大面積的地形圖(圖2 )。例如,飛機在1000米高度上飛行時,每小時可拍攝8000平方公里的地帶,飛行一次可拍8萬平方公里的地區,全部照片可記錄在一米長的底片上。④不易受干擾。⑤具有分辨地面固定和活動目標的能力。
側視雷達側視雷達

套用和發展 60年代飛機上開始裝備側視雷達,用以偵察、測繪地面和戰場的軍事目標,搜尋和監視戰場情況,發現隱蔽在樹林中的坦克群、飛彈地下發射井和火箭發射架。裝有側視雷達的遙感飛機在農業、地質勘探、資源考察、環境保護和海洋調查等方面已獲廣泛套用。裝在太空飛行器上的側視雷達已用於對地球表面、太陽系和其他行星的考察或科學探測工作。
用合成孔徑側視雷達有利於大幅度地提高航天偵察系統的效率。合成孔徑側視雷達正進一步擴大套用,並向解析度更高和更完善的信號處理方面發展,以提高偵察地下目標和水下目標的能力。同時人們正在研究測定物體的微波波譜特性,建立相應模式。

星載側視雷達

在衛星上用側視雷達,必須使用合成孔徑天線,因為真實孔徑天線分辨力太低。使用合成孔徑天線,需要消耗較大的功率。功率的大小與衛星高度和所要求的地面分辨力成正比,平均功率一般在幾百瓦到幾千瓦量級。這樣大的功率,如果用太陽電池來供電,就需要幾十平方米的大型太陽電池,實現起來不容易。因此,在衛星上使用側視雷達決定於衛星上電源的容量。可見,衛星用的側視雷達,在保證獲得清晰的地面分辨力的前提下,功率要小了,同時體積要小,重量要輕。

雷達獲得的信息怎樣處理成象呢?有兩種方法:一是在衛星上實時處理成象,往地面傳送圖像數據;另一是把待處理的信息傳送到地面,在地面上用光學方法處理成像。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