倮人

倮人風俗奇特,至今還處於較為原始的生活狀態,近向年才引起一些人士的注意。

神秘的倮人

麻栗縣城東弱約120公里的新寨鄉,有兩毗鄰的村寨--新寨村、城寨村。這兩個村寨共聚居著167戶近1000個倮人。倮人風俗奇特,至今還處於較為原始的生活狀態,近向年才引起一些人士的注意。
倮人溯源
11

倮人的歷史無文字記載,不過據倮人口頭流傳,他們的祖先是從新疆南部的崑崙山區遷徒而來的。不知是哪朝代,哪年哪月,他們世居的崑崙山區遭受災害襲擊,他們為躲避災難,便舉族南遷。他們來到如今的文山州,便分成兩路。一路往南連和麻栗坡走,一路往東邊的廣南走(廣南和富寧兩縣至今仍居住著一些倮人)。遷到今麻栗坡縣東北一帶的倮人,見該地山青水秀、土地肥沃,便定居下來了。後來附近的人把倮人定居的這塊地方稱為新寨村和城寨村。這兩個村寨的倮人主要有九個姓氏即陸、田、張、王、李、莫、劉、羅、陳,他們自稱"倮倮",1958年進行民族識別時,將他們劃歸為彝族。
倮人的木樓
新寨、城寨兩村,古木參天,幾人合圍的大樹到處可見。樹林裡隱隱現出幾幢一樓一底的木樓。倮人的木樓別具一格,它既不同傣族竹樓,也不像其他民族的樓房,它是由56或66根柱子支的一樓一底的瓦頂樓房。木樓長10米至20米,寬約10米,整座樓房全用木料,不用土牆,人住二樓,四周用木板合圍;底層不滿圍,只有橫欄,用於關養牲畜、家禽。樓梯安裝在木樓的正面居中處,上到二樓後,便見從正中橫裝一堵板壁將前後隔成兩個大房間。前邊這個大房間左邊有火塘,右邊安鍋灶專供煮豬食用;後邊那個大房間是內房,由兩堵板壁隔為三個房間。中間的用來堆放各種家具和雜物;右邊的房間是臥室也是廚房,但不設灶,火塘上簡單地支著三個石頭或一個鐵三腳架,安口鍋便可煮飯,晚上就在火塘兩旁鋪床睡覺,早上起來又將鋪蓋收好,所使用的鋪蓋也很簡單,多數用牛皮或草蓆。倮人的床鋪除在靠外的那個大房間的火塘旁鋪一張專供客人睡的高床外,房內一般不鋪高床。
倮人的不堆放在木樓上,而是在木樓旁另建有糧倉。糧倉由16根大小不等的柱子做支架,左右和後面用木板釘死,內部隔成方格,分別裝包穀、稻穀等,正面用可拆開的木板封閉。
22

倮人的服飾
倮人的服裝全用手工縫製而成,做工考究、色彩鮮明、古樸大方。服裝的顏色主要以藍、白兩色為主,黑色襯底,用紅、黃、綠等顏色裝飾,再用銀泡、銀項圈、銀項鍊、銀鈕扣點綴。婦女身上穿藍,白混紡的土布,披肩和對襟繡有紅、黃、藍的方格花紋,袖口和下擺由蠟染的細花縫製,著裝時,再繫上根黑色腰帶;下半身穿的是三路橫細花的蠟染筒裙,間隔處紅、黃、藍、黑、白等三角塊拼成圖案加以裝飾,再縫上一行近似披肩的花紋,頭頂一塊黑底土布加一塊蠟染細花圖案的帕子。男子的服裝隨年齡而改變,青壯年的衣服款式及花樣略微複雜一些,節假日時,一般穿開口的太陽芒花面對襟衣,下身穿一條藍色或黑的褲子,頭戴桶型方格帽。
倮人的飲食習慣
倮人吃飯不用桌子,飯菜擺在樓板上,碗一般竹子節取製成,吃飯時喜用手抓,很少使用筷子。在倮人家吃飯,好客的老人常常會拈菜給你,這時,你要用雙手去接,不能用碗去接,否則長輩會認為你不懂禮貌。倮人還有一個奇物的規矩,女人在未生孩子之前可以吃豬肉、豬油,生了娃娃後就再也不能吃豬肉、豬油了。據說這是因為:從前有一家倮人,男人外出打獵,在家的老婆因為生娃娃沒有照管好家中餵養成的豬,豬鋨跑了就再也沒回來。男人回來時,見家中的豬全跑了,便狠狠地把老婆痛打了一頓,老婆受不住打,不停地向男人求饒:"不要打我了,不要打我了,我從此以後不吃豬肉、豬油就是了。"後來,倮人婦女生了第一個娃娃後,就再也不吃豬肉、豬油了。
倮人的婚姻
33

倮人不但不和其它民族通婚,而且至今還保留著近新婚配的習俗。有女兒的倮人家庭必須按順序,優先許配給姑媽、姨媽、舅舅的兒子,直到這些至親都無年齡相當的兒子,才可外嫁。結婚時,雙方都不辦喜酒不請客,也不要禮金,只要男方制套裙子、一隻手鐲,再去上兩個人把女方喊到男方家便算完婚了。婚後新娘不留住丈夫家,仍回娘家居住,男女雙方可保持互相往來,男方可以在女方家居住,但女方不居住男方家,直到新娘懷孕後才到丈夫家定居。婚後,如果夫妻之間發生矛盾不能共同生活,需要離婚手續也十分簡便。只要請求雙方的父母,到大樹下殺一隻雞,將雞血抹在男女雙方的手上,再將煮熟的雞肉請雙方父母吃完後,就算離婚了。這些婚俗隨著歷史的前進而逐漸改變。
倮人的節日
倮人最隆重的節日數"蕎菜節",蕎菜節在當地又叫"過蕎年",它的具體日期是每年農曆四月的第一個屬龍日。倮人視蕎菜如同漢族過大年,是祭祀祖先,娛神娛人的盛大民族節日。
44

倮人過蕎菜節來源於一個古老的民間故事。傳說倮人的祖先居住的寨子有一次起了大火,全家都化為灰燼,房屋、家具、家用具及糧食等無一倖免。正當悲痛欲絕的倮人一籌莫展時,有一個人發現在廢墟的地基上倒扣著一隻碗,翻開一看,碗下竟罩著幾兩蕎菜。倮人們驚喜若狂,以為是祖宗在冥冥之中保佑著他們,賜給他們救命的蕎籽。他們忙把蕎籽播種在地里,蕎籽播種不久,便發芽、長葉、,到四月份青黃不接之際,蕎麥剛好成熟了,倮人們收穫了蕎麥度過了災荒。後業,倮人們為感謝祖宗賜給的他們的這碗救命蕎籽,便在每年四月的第一屬龍日即蕎麥成熟的時候,歡慶"蕎麥節"。屆時,穿著節日盛裝的倮人們在主持人的帶領下,涌到村邊的的古樹下,在銅鼓和皮鼓的敲打聲中載歌載舞。銅鼓是新寨陸仕發、城寨村孝剛兩家的傳家寶,每家各有一對。每對銅鼓一公一母,公小母大;公鼓聲音宏亮,母鼓聲音大而低沉一些。每年蕎菜節和六月節以及寨中死了老人都要敲打銅鼓,平時不能亂敲。我們去到倮人寨的那天,蕎菜節剛過不久,我們磨破嘴破想請他們敲打銅鼓,說什麼他們都不肯。最後免強同意把銅鼓"請"出來,做個敲打的樣子。蕎菜節那天,全寨的倮人還要跟隨寨中德高望重的才經到村外的蕎麥地里殺雞看卦,占卜來年吉凶、念頌"蕎魂經"。隨眾人回到寨中,以寨中最隆重的禮儀被各家各戶請到神位上。此時,全寨片歡騰,各家開始祭祀祖宗和蕎魂,蕎菜節進入了高潮。
66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