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德明

倪德明

倪德明,任台灣土地銀行課長,1975年轉任華聯合商業銀行總經理,擅長經營策劃,對於台灣金融業務改進多有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倪德明 倪德明

1939年,倪德明考入復旦經濟系。大三第二學期,因戰事爆發,他跟隨學校的一部分師生西遷重慶,落戶重慶北碚的夏壩。(據倪先生回憶,當時復旦在上海的租界內,學校堅持“不向敵偽註冊”、“不受敵偽津貼”、“不受敵偽干涉”的“三不主義”)說起北碚那段學習和生活的經歷,儘管已時隔大半個世紀,但倪老依然是歷歷在目,侃侃而談。這也難怪,無論世事滄桑,總是這些風華正茂的學生在唱主角戲。

年輕時的倪德明屬於一心唯讀聖賢書的那種類型,雖然每每在“臥談會”(指每天晚上宿舍內熄燈後,同學們躺在床鋪上相互間的雜談)上也會聊起有關女生的話題。不過,用他的話來說,“自己是鄉下來的,不會講國語,更不會講四川話,上海話講得不好,因此,每當有男生約女生時,我們這些土包子就被拉去當“電燈泡”,晚上一起出去溫書”。當問到臥談時的具體內容時,倪老說:“沒好話,沒好話,講女同學的”。看著老人淡定自若的表情,我們樂不可支。

當時,由於學校盡了最大的努力,處在戰爭年代的這批學生所受到的影響還是相對較小。除了空襲警報時的防空洞躲避外,同學們依舊刻苦努力,照常學習和生活。學校甚至還有個游泳池供學生鍛鍊和活動。一伙食方面,雖然很難見到葷腥,好在糧食沒有斷過。“是吳南軒校長帶著我們吃肉的”,倪老說,“吳校長希望把師生的一伙食弄得好一點,號召大家把剩菜剩飯拿去餵豬。這樣就能給師生打打葷腥的牙祭。要是沒肉吃,學生就會嚷著要校長下台了。”我們聽了不禁莞爾——當時的學生還真有想法。話又說回來,人在回憶往事時,苦難總會漸漸消散,幸福感卻愈久彌深——尤其是對倪老這樣頗隨遇而安的人來說。其實當時的條件並不好,學生都要站著吃飯,吃的是最便宜的米,主菜常常是紅蘿蔔。教學方面,學校硬體設施很差,圖書很少,講課靠的是老師們的一張嘴。不過,“師生一起同甘共苦,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蠻有意思的。”倪老如是說。

前面已經提到,學生時代的倪德明屬於一心唯讀聖賢書的人,性格比較內向,學校也開張有很多的社團活動,如唱歌、唱戲和體育比賽等等,但是他甚少參加。當我們問起,北碚校園裡有哪些好玩的事,倪老說,當時的同學見面,彼此很少打招呼,唯一的活動就可能是“寫寫方程式”。

倪老總是認真辦好所交辦的工作,不出岔字,百分之百地完成,讓人感到放心。當時學校遷到北碚夏壩後,陸續有老師從重慶轉道過來,這段路程需要坐五個鐘頭的汽車。他很樂意接受了這樣的任務——負責接老師並安排好他們的吃住。接站時,他寧可早到一小時,也不願遲到一分鐘。這種作風的養成,是他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進展比較順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銀行歲月

倪德明的一生,都與銀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復旦的經濟正處在最困難的時期,實在難以維持,學校就出面找了時任中央銀行總裁和財政部部長的孔祥熙借錢,孔當即表示:“我們出錢,你們培養學生,以後可以讓畢業生到中央銀行業和財政部工作。”所以,每年復旦都能獲得幾個去銀行工作的名額。1943年臨近畢業時,他請系主任寫推薦去當時的中央銀行工作的介紹信。倪德明學習刻苦,辦事認真,被推薦去銀行工作順理成章。系主任當時對他說:“本來是希望安排你們這批好學生到財政部或高一點的單位工作的,不過你既然要去,那就我就給你寫推薦信。”

在中央銀行待了一年以後,1946年,倪德明被派去台灣,從事台灣銀行的收復工作。當時大陸的銀行系統很糟糕,台灣方面信不過這批從大陸過去的銀行業者,不久他很快就失業了。之後,他去了日本勸業銀行工作。後來這家銀行被政府徵收,交由中國土地銀行管理,倪德明遂又被派往基隆擔任該行的分行經理。1954年,倪德明在美國伊利諾州待了一年,1955年返台後,一直在台灣分行任職。

說到台灣那邊的復旦校友,倪老還記憶猶新。身為銀行業工作者,倪老說當時在台灣的很多客戶都是校友幫忙找的,復旦校友分布在當地製糖、香蕉、樟腦等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礦產品、煤、電等各行業。母校情結、校友情誼在這種時候尤顯彌足珍貴。正如倪老所說:“我之所以能供職於銀行業,全靠復旦的培育和廣大校友的鼎力相助。如今,復旦正奮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我能盡一份綿薄之力,這是我最大的幸福。”分布於天南海北的校友們,正是由於復旦人這一光榮的身份,和具有的共同歸屬感,才從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

正如倪老先生在歷屆復旦大學校長獎頒獎大會上所講“我畢業於抗戰時期內遷重慶北碚的復旦經濟學專業,在十分艱難的條件下,老師的諄諄教誨和辛勤培育,成為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時刻銘記在心,也為成就我職業生涯打下了寬厚和紮實的基礎,受益匪淺。為此,請允許我再一次向培育我成長的母校和各位師長表示衷心的感謝。”

“每次回到母校,母校日新月異變化,事業蓬勃向上。身為一名早年復旦學子內心甚感振奮和激動。衷心祝願母校各項事業取得更大的成績,爭取早日跨入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

復旦大學第四屆董事會主要人員

復旦大學創辦迄今,已近百年,培養了近20萬專業人才,校友遍布世界各地。伴隨著母校百年變遷,校友會在各個歷史階段都為母校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復旦大學(包括原上海醫科大學)在海內外各地共有校友會84個,其中國內校友會64個,海外和港台地區校友會20個,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復旦校友聯絡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