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照海

倚天照海

"曾國藩一生患皮癬:,渾身都是鱗片一樣的東西,有人附會說這是龍鱗,是帝王之相。 1:個人問題.曾國藩是一個謹慎的,寧可"求闕"

倚天照海出處

倚天照海一詞出自晚清重臣曾國藩的集句聯“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山高心自如”

曾國藩在攻破南京後,威鎮天下,功高蓋主,與此同時,也是他舉湘軍起事,自立為王的最佳時機。
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縱觀歷史教訓,一個擁兵自重的將軍諸如岳飛、文天祥皆為奸臣所害,曾國藩也考慮到了這點,朝廷可能會對其輕則將罷免其軍權,重則暗下毒手。這是曾國藩對稱帝一事感到最猶豫最彷徨的時候,這也是合乎情理的,不足為怪!
曾國藩一生患皮癬:,渾身都是鱗片一樣的東西,有人附會說這是龍鱗,是帝王之相。此時其手下曾國荃、彭玉麟、王闓運等十餘名湘軍大將曾聯合上書再度向他提出此事,但曾國藩沒有像以往那樣怒不可扼,嚴詞拒絕,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最終沉思的結果就是他寫下這句著名的詩句:”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山高心自如"
曾國藩被後世譽為晚清最後一塊柱石,死後追諡文正!
曾國藩之所以沒有稱帝,原因如下:
1:個人問題.曾國藩是一個謹慎的,寧可"求闕",也不求全。忠君衛道,主觀造反願望不夠濃烈!
2.:時機問題.湘軍鼎盛時期十幾萬人,但是一朝攻破天京,那些彪悍的湘勇就成了大肆擄掠,等待早日衣錦還鄉的匹夫了。當年姜維鼓動鍾會造反,司馬昭不以為然,因為他知道那些士兵人心思歸不會為主將終生賣命!
3.:李秀成勢力是個雙刃劍。雖然有軍事價值,但是一旦加以利用,對曾國藩的聲望影響太大。曾氏下屬官宦都是恪守封建教義的地主階級,一旦要與這些他們心中所謂的"逆匪"”長毛“共事,恐怕沒等清庭來剿。內部已經先亂了。
4:湘軍內部尚不統一,李鴻章淮軍勢力早在太平天國未滅之前就獨樹一幟了;左宗棠也自立為楚軍;這兩大巨頭肯定不會對曾國藩死心塌地。一旦曾氏起義,打得最積極的可能就是這些羽翼以豐的同門。瓜田李下,為了洗脫嫌疑,曾國藩很明智的放棄稱帝。
5:曾國藩嫡系勢力人才稀缺,湘軍最有才幹的幾個已經自立門戶,其他的嫡系分子如曾國荃、鮑超等要么實力有限;要么是一介匹夫,根本不是開國元勛的料。
6:當時時局是個爛攤子,起義造反即使成功,還要面對清軍殘餘勢力的捻軍、各地民間武裝勢力、以及湘軍內部的勢力、更關鍵的是外敵的侵略威脅。曾國藩是站在整個民族的高度,他考慮的是——天下!
7:清廷其實早有防範。早在鹹豐四年,曾國藩攻占武昌,皇帝很高興,準備封賞。不過有大臣密奏說曾國藩一介閒官居然能招募數萬兵眾,不是朝廷之福。從那時起,清廷就已經開始防範曾國藩勢力。天京陷落,清廷不允許曾國荃八百里紅旗報捷,繼而賴掉鹹豐帝"取江寧者封王"的許諾,只給了一等候的爵位,同時追究幼王洪天貴福的逃脫責任。並且在天京周圍布下滿蒙重兵,如官文,富明阿,僧格林沁等。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山高心自如”這兩句表達的是一種極高的人生境界,體現了曾國藩堅守人臣的行為和心理。這種修養和作為是他作為儒學大家的身份和受儒家思想影響的集中體現——越是戰功彪炳,越是要克己修身。 絕不居功自傲,妄自稱雄。
但後世人也有評論:此句也完全表明了曾有清高,淡泊,忠誠,知恩圖報的君子之義,卻沒有為天下蒼生當仁不讓,大義滅親的聖賢王道!
具體亦可參考唐浩明的長篇小說《曾國藩》

倚天照海釋義

倚天照海花無數——這句最早出自蘇軾詩:芙蓉仙人舊遊處,蒼藤翠壁初無路。戲將桃核裹黃泥,石間散擲如風雨。坐令空山出錦繡,倚天照海花無數。花間石室可容車,流蘇寶蓋窺靈宇
曾國藩引用此句表達的意思是:當君身處高處, 君臨天下時,就會發現原來有很多很絢麗, 很出色的花朵。引申為 "只要站在更高處, 就會發現天下有很多人其實 比我更加出色。
流水高山心自如——這句最早出自王安石《伯牙》詩: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故人舍我閉黃壤,流水高山心自如。
曾國藩引用此句表達的意思是:流水和高山本是相連和纏綿的, 但只能擦肩而過,,不能長相廝守。 當年以此表達"我雖有意於此, 你等也有情為我, 但即便我當上了皇帝。對我來說或許也沒有好的結局,為了天下蒼生,就讓他人來做吧。只要我們彼此心照不宣就好了,你們的情意我心領了,希望你們能理解我的心意。這點頗為類似張騫對蔡鍔的評價:“須知蔡先生之所以可敬,不在雲南起義,推翻帝制,擁護共和,而在能本其固有之良心,不爭私利,不貪天功,以盡瘁國事”。曾國藩為天地良心,為蒼生立命。他不是愚忠,亦不是謹慎,是大悲憫與大清醒,亦非無奈與捨得。
兩句所表達的中心意思就是當我們站在高處,面臨一個極度誘惑的時候,一定要克己修身,不為所動。如同高山流水,叮噹如玉,清脆入耳,各自堅守本分,始終如一。否則可能會付出沉重代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