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頻

倍頻

基頻以外的其他振動能級躍遷產生的紅外吸收頻率統稱為倍頻。v=0至v=2的躍遷稱為第一個倍頻2n,相應地3n, 4n……等均稱為倍頻。

基本信息

英文釋義

clockmultiplier

相關簡介

使獲得頻率為原頻率整數倍的方法。利用非線性器件從原頻率產生多次諧波,通過帶通濾波器選出所需倍數的那次諧波。在數字電路中則利用邏輯門來實現倍頻。

CPU

基本定義

CPUCPU
倍頻係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係。最初CPU主頻和系統匯流排速度是一樣的,但CPU的速度越來越快,倍頻技術也就相應產生。它的作用是使系統匯流排工作在相對較低的頻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過倍頻來提升。CPU主頻計算方式為:主頻=外頻x倍頻。倍頻也就是指CPU和系統匯流排之間相差的倍數,當外頻不變時,提高倍頻,CPU主頻也就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
CPU的倍頻,全稱是倍頻係數。CPU的核心工作頻率與外頻之間存在著一個比值關係,這個比值就是倍頻係數,簡稱倍頻。理論上倍頻是從1.5一直到無限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倍頻是以0.5為一個間隔單位。外頻與倍頻相乘就是主頻,所以其中任何一項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頻上升。

歷史來由

原先並沒有倍頻概念,CPU的主頻和系統匯流排的速度是一樣的,但CPU的速度越來越快,倍頻技術也就應運而生。它可使系統匯流排工作在相對較低的頻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過倍頻來無限提升。那么CPU主頻的計算方式變為:主頻=外頻x倍頻。也就是倍頻是指CPU和系統匯流排之間相差的倍數,當外頻不變時,提高倍頻,CPU主頻也就越高。
一個CPU默認的倍頻只有一個,主機板必須能支持這個倍頻。因此在選購主機板和CPU時必須注意這點,如果兩者不匹配,系統就無法工作。此外,現在CPU的倍頻很多已經被鎖定,無法修改。

主要方法

傅立葉法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模擬倍頻方式及它採用了傅立葉級數。每一個周期性的信號能定義為一個基頻及它的諧波部分的和。如果你變換振盪器的正弦波輸出為方波,那么你能用下面的關係式:
下一步你必須選擇這正確的次諧波。你用一個帶通濾波器去衰減其它部分來選擇要的部分
注意:此法僅適用於低頻。

鎖相環法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倍頻方法。在這個方法中,輸出頻率不是直接是基準頻率的倍頻,但出於一個電壓控制的獨立的振盪器,它是通過一個相位比較器與基準頻率同步。要被比較的頻率是除以倍頻因子n。
由於頻率分割,壓控振盪器(VCO)必須產生乘以n的倍頻。分割後進入反饋迴路,使在比較器輸入端有相同的頻率。
注意:在大的頻率範圍內容易實現。由於反饋迴路及比較器的延遲引起抖動差一些。.

參量法

Fordahl開發了一個新的倍頻模擬方法,該方法採用了基於在半導體之間給出的參數轉移實現乘法功能的硬體,在其輸出端具有一個次諧波衰減可選擇的倍頻係數。一個輸出帶通濾波器加以改善次諧波的衰減。由於模擬倍頻類型,其頻率n×Fref的頻譜純度改善了,並且相位噪聲及抖動降低了。
注意:在低頻及高頻時都能很好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